当前位置: 操作装置 >> 操作装置市场 >> 做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向各专业提要求,应该
一、向建筑专业提出的要求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的要求确定了需设置气体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后,根据防护区的保护体积及选用的气体,估算出钢瓶间的面积并向建筑专业提出,初步配合可参照表6.8-13选用,也可按2(㎡/钢瓶)估算。
a、钢瓶间应设在防护区外的一个独立的房间,围护结构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层高不宜小于3m,净高不宜小于2.2m,且尽量靠近防护区,并应有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出口,门应为树上鸟教育给排水设计杨老师甲级防火门且向疏散通道开启。
b、防护区围护结构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围护结构的承受压强不宜低于Pa。防护区的门应朝外开并能够自动关闭。
c、防护区应设泄压口,泄压口宜设在外墙或屋顶上,并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泄压口的防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必须低于Pa。防护区的围护结构为一次结构时,施工图阶段就应考虑泄压口的预留;当防护区的围护结构为二次结构时,可由二次深化设计承包商提出泄压口的面积要求。泄压口的面积应根据所选用的灭火剂种类,按下式经计算得出。初步配合可参照表6.8-15选用。北京市地标《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DBJ01—75—第3.1.6条明确要求防护区应设泄压装置,并应设在外墙上,而不应采用门、窗缝隙,其泄压压力应低于维护构件最低耐压强度的作用力。但不应在防护区墙上直接开设洞口作为泄压口,或在泄压口中设置百叶窗结构,因这些措施都属于泄压口处于常开状态,没有考虑到灭火时需要保证防护区内灭火剂浓度的要求。
应在防护墙上设置能根据防护区内的压力自动打开的泄压阀。泄压阀的工作原理为:根据防护区的结构要求,设定泄压阀动作的压力值,测压装置实时检侧防护区的压力,当发生火灾时,气体灭火系统启动,防护区内压力升高,当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测压装置发出动作信号给执行机构,执行机构带动叶片动作;叶片迅速从关闭状态到达开启位置,防护区内压力降低至预先设定值以下时,测压装置再次给执行机构发出信号,执行机构复位;同时带动叶片动作,叶片迅速从开启位置回复到关闭状态,以保证防护区内灭火剂的灭火浓度。
防护区的泄压口开口面积和数量根据树上鸟教育防护区的体积按表6.8-15泄压口所需面积和表6.8-16不同型号泄压阀的泄压面积计算。
二、对结构专业的要求
钢瓶间的楼面承载能力应满足贮存容器和其他设备的贮存要求。初步估算时,楼板荷载按kg/㎡考虑,钢瓶间的总荷载不超过kg;施工图计算时应由生产厂家配合提出精确的荷载。
三、向电气专业提出的要求
a、将气体灭火系统的防护区、钢瓶间的分布图提供给电气专业。
b、钢瓶间应设置消防电话和应急照明灯。
c、气体灭火系统的控制。
●对灭火设备的控制:
(a)气体灭火系统控制盘设有手/自动转换装置,可远程控制气体灭火设备的起停。控制盘还应设有备用电源,备电使用时间不小于24h;
(b)气体喷放的延迟时间0~30s可调;
(c)表示系统状态的所有信号都可以传输到当地的气体灭火控制盘或传到中心控制室;
(d)系统喷放气体后,连接在管路系统上的喷气压力开关会传输放气信号返回到中心控制室。
●对系统的控制方式:
气体灭火系统的控制方式分为自动(气启动和电启动)、手动(人工启动和电气手动)、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工况。有人工作或值班时,采用电气手动控制,无人值班的情况下,采用自动控制方式。自动、电气手动控制方式的转换,可在灭火控制盘上实现(在防护区的门外设置手动控制盒,手动控制盒内设有紧急停止和紧急启动按钮)。
(a)自动工况:即自动探测报警,发出火警信号,自动启动灭火系统进行灭火。有两种自动控制方式可供选择:
①气启动。用安装在容器阀上的气动阀门启动器来实现气启动。压力是由氮气小钢瓶来提供,由小钢瓶内的氮气压力启动器打开容器阀。单个或多个钢瓶系统需要一个气启动器和一个气动阀。其余的钢瓶将由启动钢瓶的压力来启动;
②电启动。用安装在容器阀上的电磁阀启动器和一个控制系统来实现电启动。
每个防护区域内都设有双探测回路,当某一个回路报警时,系统进入报警状态,警铃鸣响;当两个回路都报警时设在该防护区域内外的蜂鸣器及闪灯将动作,通知防护区内人员疏散,关闭空调系统、通风管道上的防火阀和防护区的门窗;经过30S延时或根据需要不延时,控制盘将启动气体钢瓶组上容器阀的电磁阀启动器和对应防护区的选择阀,或启动对应氮气小钢瓶的电磁瓶头阀和对应防护区的选择阀。气体释放后,设在管道上的压力开关将灭火剂已经释放的信号送回控制盘或消防控制中心的火灾报警系统。而保护区域门外的蜂鸣器及闪灯,在灭火期间一直工作,警告所有人员不能进入防护区域,直至确认火灾已经扑灭。打开通风系统,向灭火作用区送入新鲜的空气,废气排除干净后,指示灯显示,才允许人员进入。
(b)手动工况:有两种手动控制方式可供选择:
①人工启动。当防护区内不需要探测系统时,可以在容器阀上部安装拉杆启动器,用人工直接拉动拉杆或远距离用人工手拉盒拉动缆绳来启动拉杆启动器,以实现钢瓶启动释放灭火剂的目的。多个钢瓶系统只需一个启动容器阀和一个人工启动器,其他钢瓶由集流管内的压力来启动;
②电气手动。自动探测报警,发出火警信号,经电气手动启动灭火系统执行灭火。不论灭火控制按钮处于哪一种工况,当人为发出火警时,都可以使用该火警区的手动控制盒,电气手动启动灭火系统进行灭火。手动控制盒的另一项功能是可以在灭火系统动作前,撤销灭火控制盘发出的本区域的指令,以防止不需要由灭火系统进行灭火时启动灭火系统。
(c)机械应急操作工况:当自动控制和电气手动控制均失灵,不能执行灭火指令的情况下,可通过操作设在钢瓶间中钢瓶容器阀上的手动启动器和区域选择阀上的手动启动器,来开启整个气体灭火系统,执行灭火功能。但这务必在提前关闭影响灭火效果的设备,通知并确认人员已经撤离后方可实施。
●对火灾报警系统的要求:
气体灭火系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配置了自动控制所需的火灾探测器,可以独立完成整个灭火过程。火灾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接收每个防护区域的气体灭火系统控制盘送出的火警信号和气体释放后的动作信号,同时也能接收每个防护区的气体灭火系统控制盘送出的系统故障信号,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每一个钢瓶间中设置能接收上述信号的模块。
在气体释放前,切断防护区内一切与给排水设计杨老师消防电源无关的设备。
四、向暖通专业提出的要求
a、将气体灭火系统的防护区、钢瓶间的分布图提供给空调专业。
b、所有防护区域中设置的送排风系统的风口、支管或总管上,应设有在接收到气体灭火系统送出的信号后,可自动关闭防护区的防火阀,使防护区内外的送排风管路隔绝。同时,每个防护区设置的送排风系统的电气控制箱,也应具有在接收到气体灭火系统送出的信号后,能自动关闭送排风机的功能。在灭火以后,防护区和钢瓶间应通风换气,及时将气体及烟气排走,可以是自然通风,也可以采用机械通风,排风口设在离地面高度mm以内,并应直通室外。
c、地下、半地下或无窗、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和钢瓶间应设置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设在下部,并应直通室外。
d、灭火后的机械排风装置和平时的机械排风装置宜为两套独立的系统。当设置专门的机械排风装置有困难时,可利用该防护区的消防排烟系统作为机械排风装置。
e、排风量应使防护区每小时换气5次以上。
f、钢瓶间和防护区的室内温度按表6.8-12采用。并有良好的通风。
五、管材和管道敷设安装要求
1)灭火剂输送管道应采用国家标准《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CB/T、《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CB规定的无缝钢管,管道内外表面应作镀锌防腐处理或符合环保要求的其他防腐方式。镀锌层的质量可参照国家标准《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CB/T的规定执行。
2)在易腐蚀镀锌层的环境,管道应采用不锈钢管或其他抗腐蚀材料。不锈钢管道应符合国家标准《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的规定。
3)输送启动气体的管道,宜采用铜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拉制铜管》GB的规定。
4)灭火剂输送管道的连接可采用螺纹连接、法兰连接或焊接方式。DN≤80mm的管道宜采用螺纹连接,并应符合国家标准《60°圆锥管螺纹》GB/T的有关规定;DN80mm的管道宜采用法兰连接,并应符合国家标准《凹凸面对焊钢制管法兰》JB/82.2的有关规定,法兰垫片采用金属齿形垫片,管道与选择阀采用法兰连接时,法兰的密封面形式和压力等级应与选择阀本身的技术要求相符;管道采用焊接连接时,应当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的有关规定。
5)灭火剂输送管道不应设置在露天场合。不应穿越沉降缝、变形缝,当必须穿越时应采取可靠的抗沉降和变形措施。
6)灭火剂输送管道应设固定支架固定,固定支架的最大间距应符合表6.8-17的规定。管道末端喷嘴处应采用支架固定,支架与喷嘴间的管道长度不应大于mm;DN≥50mm的管道,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应各设置一个防晃支架。当穿过建筑物楼层时,每层应设置一个防晃支架。当水平管道改变方向时,应设置防晃支架。
7)管道穿过墙壁、楼板处应安装套管。穿墙套管的长度应和墙厚相同,穿过楼板的套管应高出楼面50mm。管道与套管间的空隙应用柔性不燃烧材料填实。
8)钢瓶组应牢固固定在结构楼板上,并考虑其荷载对结构楼板的影响。
9)钢瓶间的门洞大小应考虑钢瓶组的最大组件的进出方便,可适当预留能直接吊装的吊装孔,或就近利用其他设备的吊装孔,但应在二次墙体未砌筑以前将钢瓶组就位。
10)选择阀、集流管、启动系统的安装按各厂家设计手册、产品标准的相关要求进行。
11)还须按照《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的有关条款执行。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主要设计参数有哪些?点进来看机电总工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