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装置

从简单到复杂,市面上最佳的7款侦探推理游

发布时间:2023/2/25 22:17:47   

在我那遥远的青少年时期,看《福尔摩斯》与《亚森罗宾》系列小说,或是死神小学生《名侦探柯南》时,我常会试着跟其中的主角一起做推理。到某一阶段故意稍微停下来,想一想可能的犯人与操作手法,再接着往下看完,印证看看故事的结局是否和自己推论的一样。久而久之,我也固定会在玩电脑时,定期注意相关的新作品。

现今PC市场中,「益智游戏」底下的游戏可细分为「解谜」、「侦探」、「寻物」、「物理」等四种小分类,本文主要谈的是「侦探」一类中,我认为几款特色突出、值得介绍的佳作。

01Ⅰ-普罗大众入门首选

《福尔摩斯:恶魔之女》

福尔摩斯系列可说是PC侦探推理游戏界中的开山始祖,电脑平台上至今已有十款作品,续作《福尔摩斯:第一章也将在本季上市。早期的福尔摩斯系列偏向于「鼠标点击」的方式解谜,较晚年度的作品则是逐渐加入了动作成分,试图在游戏中展现不同的风格。

本系列集大成且评价最好的是最新两作《福尔摩斯:罪与罚》以及《福尔摩斯:恶魔之女》。两款的游戏模式非常相近,不仅改善了最令人诟病的操作问题,NPC配音也不像前几作念稿念的歇斯底里。很感叹制作公司在过了这么多年之后,终于正视玩家意见,端出了两款上得了台面的系列作。

最新作较有特色的是「推论」系统,它是将线索集合起来,玩家再将其两两配对得出假设。举例来说,在某件银行抢案收集到「嫌疑人A是隧道工人」与「嫌疑人A急需用钱」两条线索后,系统会自动会得出「嫌疑人A协助抢匪挖掘地道」的推论。

线索与推论间的交互影响,会导致案件往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推论错误可能让玩家在最后逮捕错人,虽然游戏仍会向下一章前进,但身为大侦探福尔摩斯,总是不要漏气比较好。

跟文章下面要讲的几个系列比起来,《福尔摩斯:恶魔之女》算是颇适合拿来当入门推理游戏的首选。它一来解谜难度不高,二来剧情还不算太差,三来画面与系统跟得上时代。我推荐给没接触过推理游戏的几位玩家时,得到的反应也都还不错,期待未来将发售的《福尔摩斯:第一章》,能有不亚于前作的表现。

02Ⅱ-开放世界好莱坞风

《黑色洛城》

如果要举出一款推理游戏界的代表,首先出现在我脑海中的,无疑是这款《黑色洛城》了。它可以说是综合娱乐性、画面、剧情、音乐、操作等各领域中,面面俱到的大规模作品。毕竟这也难怪,在GTA系列的制作商RockstarGames手下所端出来的菜,能有不香的吗?

游戏虽然采用线性过关,每一关却都是完整的开放世界,整块洛杉矶丢出来给玩家趴趴造。随着剧情推进,主角会陆续碰到交通、凶杀、刑案、纵火等不同部门的侦案,流程也是照着搜证、审讯、缉凶的执法规矩来。大部分的案件会有拔枪互射或飞车追逐的硬干场面,需要玩家有一定的动作游戏水准。

《黑色洛城》最吸睛的特色在于制作商使用真人演员模拟的「脸部捕捉技术」,当NPC回答玩家的问话时,可以选择相信、怀疑、指证说谎三种反应,这时就要从NPC的脸部表情与肢体语言来判断其心理状态。譬如讲完话就双手交叉或面部表情频繁的人,多半是作贼心虚;敢直视主角眼睛回答的人,说实话的机率则会比较高。

每个案件结束后会替玩家结算,依照案件中找到的证据数量、判断犯人回答正确的次数、办案中造成的人损及财损金额,得到一至五颗星的评比。另外不晓得是不是职业病的关系,地图上被制作小组摆出了一拖拉库的收集要素,交通车辆也有95种之多,想把本作当成GTA来玩也不是不行的,推荐给「喜欢偏动态的推理游戏」的玩家。

03Ⅲ-文字冒险直线推进

《AI:梦境档案》

谈到《AI:梦境档案》,必须先提该作品的编剧「打越钢太郎」。自其代表作《时光的羁绊》(Ever17)树立典范起,后续风格多以时间轮回、平行时空的概念呈现。打越也在E17续作《时光的记忆》(Remember11)中与当时的后辈林直孝合作执笔,将Infinity系列的「玩时间」发挥到极致。林直孝后续创作的《CHAOS;HEAD》、《命运石之门》等剧本,多可见到打越早期的影子。

回到本作,《AI:梦境档案》背景取材于现代的东京。一名女性死者「滩海硝子」尸体发现时被绑在废弃游乐园的旋转木马上,左眼被挖出,死状相当凄惨。主角「伊达键」身为特殊搜查班ABIS的警官,透过黑科技「PSYNC」装置,将意识同步进入嫌疑犯们的梦境,试图从潜意识中,找寻各个案件关系人不愿说出口的秘密。

进入梦界时会切换成第三人称动作模式,必须在时限内与梦中物品互动达成某项目标,来攻破嫌犯的心防。有些梦是要让嫌犯人生中印象深刻的场景逐一重现;也有些是要在梦中改变嫌犯所经历的悲惨过往。除了梦境探索的设计,对话时偶尔也会遇到QTE的动作场景,这可以让觉得一直看对话很闷的玩家,有个提神的转换空间。

剧情线路约有四条,四条中各自藏有一部分最终真相的线索,全都跑完后才会解锁真实篇。以打越风格的剧本来说,本作是对玩家数一数二友善的,不用去思考现下是哪条世界线,也不用去钻研罐子到底是谁踢的。整体没什么艰深的科学理论,最终谜底既具冲击性又容易理解,游戏中还掺杂许多搞笑桥段,算是属于杰作等级的推理悬疑AVG,对玩过Infinity/SG/ZE任一作的人更是推荐必玩。

04Ⅳ-怀旧画面演绎逻辑

《奥伯拉丁的回归》

「奥伯拉丁号」是一艘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包含船员与旅客共有60人,西元年时在好望角附近失踪。一直到了年,才被人发现它在英国的外海漂流,但船上却已空无一人,成了不折不扣的鬼船。玩家所扮演的是东印度公司的保险搜查员,必须查明船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以及这60位乘客的下落分别为何。

登船前玩家会先拿到三样东西,分别是船的总地图、画有全体乘客的画作、与含有国籍、性别、姓名、职衔的乘客完整名单。游戏最终目标即是将所有「人名」及「长相」配对,并正确纪录该乘客现今处于何地;倘若查出该乘客已身亡,也要把「死因」与「凶手」厘清。

透过点击船上遗留的物品,游戏会让玩家以观察者的角度,再次重现与该物品相关的「记忆」给玩家看。某些含有对话的记忆,会以「X」标出死者的发言。至于其余对话的人是谁、记忆中发生了什么事、这段记忆的死者死因,全都要靠玩家自行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在记忆现场中走跳,观察人物的动作与所处位置去推理。

举例来说,在A船员的死亡记忆中出现了「以为我忘了?你杀了我的兄弟!混帐丹麦佬!」这么一句台词,场景重现则看到B用木棒攻击A。由以上资讯可从名单中找到丹麦籍的乘客,判断为A;再从A因绳索断裂导致手上的重物滑落砸死C的记忆中,判断BC两人在清单上一定为同个姓氏。

本作设计很杰出的地方是,游戏中「没有任何一个」配对是需要玩家瞎猜的,所有的推理都有相应的证据辅佐,但难度属中上,推荐给对「观察现场与逻辑推论」有兴趣的玩家。

05Ⅴ-第一人称静态探索

《潘斯克里克罪案》

故事起源于一座古色古香的欧式小镇「潘斯克里克」。玩家到达此地是为了调查多年前,一件谋杀悬案的凶手与凶器。但由于镇民如今已全数搬离,我们只能仰赖镇上未被带走的东西来厘清事件全貌。过程中较为静态,玩家不会在「推理」时遇到任何一位NPC,全部能互动的线索,只有场景中的「物品」。

线索多是以笔记本或书信的方式呈现,一些保险箱的密码与机关破解道具,也藏在周遭的摆设里。因此游戏很便民地提供拍照功能,若是在翻箱倒柜过程中发现写有密码的纸条,尽管不知道这密码对应的是何处机关,仍可以先用相机将它纪录下来,日后遇到锁头再输入。

难易度部分,我会建议即使是对解谜有自信的玩家,也适时看一下攻略。毕竟本作遇到卡关时多半是「不知道关键物品在哪」而非「谜题不好解」,像某段情节是主角发现钥匙被丢进路边的水沟中藏起来,而游戏里竟然没有任何线索提示该水沟盖的位置,如果不想沿着整座小镇的水沟走一圈,还是看攻略会快一点。

另外我也不建议用英文玩,因为某些书信文件的字体实在太小或太鬼画符。我玩了一小时多后,觉得对眼睛负担过大,还是忍不住改成中文,故截图也全以中文呈现。本作会推荐给不想听一大堆人物对话,只喜欢以案发现场的「物证」与「文字记录」去推理的玩家尝试。

06Ⅵ-真人电影演示体验

《矛盾:找出骗子!》

这是我接触过的推理游戏中,第一款全程以真人影片演绎的作品。游戏的进行方式有点像互动式电影,不论是在大地图上移动或与别人交谈时,皆以摄影画面的方式呈现。场景中若有物品可拾取或探索,也会直接出现图示提醒玩家,我们只负责点完鼠标后看电影就行了。

剧情大意是玩家扮演的侦探来到位于美国伊登顿的小镇,调查当地一件疑似自杀的女大学生溺毙案。过程中却逐渐发现许多迹象让这起案件看起来不像自杀,于是在小镇周遭探索打听,透过许多关系人对不同线索、证词交叉比对,最后揭开事件全貌的故事。

在与关系人问证时,玩家只要选择某一议题或线索,后便专心听两人对话即可。证词的重点会直接被系统节录在画面下方,当我们发现同一人的两段证词似乎有出入,将其点进「矛盾」(Contradictions)栏中,失败不会有惩罚,成功则主角会当场质疑关系人,并再得到新的证词,或开启新的地点、议题及线索。

类似这类型的游戏,可能比较多人听过的是《她的故事》(HerStory)。但其实两部作品发售时间非常近,玩法上也有些微差异。相比之下本作的英文难度和游戏模式是较为友善的,大部分用词都颇口语。整体就是给人一种在侦探电影里当主角的体验,推荐给喜欢轻度推理游戏,或「从证词中寻找矛盾」的玩家。

07Ⅶ-听觉实境场景重现

《疑案追声》

要是在推理游戏界有最佳创意奖的话,我毫不犹豫会投《疑案追声》(Unheard)一票。这款推理游戏没有犯罪现场给玩家搜查,也没有落跑的嫌疑犯给玩家追。它有的只是一张小地图,几位关系人,和关系人彼此间的「对话」。

没错,就是对话,这是一款用听觉来解谜的游戏。游戏中共有五大关,每一关玩家首先会出现在该关的地图中,周遭有数个代表案件关系人的圆圈,他们会依照固定的路径移动并彼此交谈。玩家就有如隐形人一般,要在关卡时限内偷听不同关系人间的对话,并在所有语音播放结束后,将每位关系人的名字识别出来,再回答任务问题的谜底。

玩家只能听见与自己所在房间中的对话,因此要拼凑出事件全貌,必须要在地图上不停移动,将每个房间发生的事情串在一起。同一时点下,又可能有好几处不同的房间有角色交谈,因此游戏很便民地设计了时间轴的跳跃功能,让玩家在A房间的对话听完后,可以倒带回去再移动主角去B房间听对话。

大部分的谜底都不会在对话中直接讲明,而需要靠听到的资讯交互推敲得出。譬如某关剧情是美术馆内的画被偷走,游戏要玩家找出最后持有真画的人。过程中我们会听出早已有仿冒品混进美术馆,且真画与假画又在不同人间转手,玩家还须将听到的对话一一厘清顺序,最终真相才会水落石出。本作的难度普通,题材新颖,推荐给「任何对推理游戏有兴趣」的玩家。

08总结

以上大约是我玩过的推理游戏中,几款年代不会太旧,游戏性与特色又在水准之上的。当然Steam上仍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像是文章中提到的《她的故事》、开庭模拟器《逆转裁判》系列、日系推理界一哥《弹丸论破》系列、同样是打越执笔的《极限脱出》(ZeroEscape)系列、主打密室逃脱的《TheRoom》系列等等,实在是族繁不及备载。

推理游戏的分寸要拿捏得好其实颇棘手的,难度太低会让人嫌没挑战性,难度太高又会被玩家说成通灵游戏。近期年代的作品为了在这方面取得平衡,加了非常多的求救功能进去,丢给玩家自己决定卡关时要继续奋斗或是直接按提示。

有些游戏为了娱乐性,甚至会有在一定时限过后跳过谜题的设计,因此我会觉得玩家只要挑自己有兴趣的题材玩就好。像早期有许多人玩猴岛小英雄玩到卡关最后直接弃坑的现象,现在是少之又少。一些游戏平台的指南系统,多半也会有已经写好的攻略,可以说现在玩推理游戏,所能享受的娱乐性比早期实在大太多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70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