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装置

回顾山东牛人发明玉米脱粒机,效率高,操作

发布时间:2025/3/24 13:15:33   

山东一牛人发明了新型玉米脱粒机,这款机器与传统脱粒机不同,只需要人工开车就可以完成脱粒。

而且脱粒效果碾压市面上任何一款机器,效率更是堪比百名人工同时进行。

就连农机专家看到后都对这台机器赞不绝口。那么,这台机器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呢?

图1

玉米棒扎图钉都能脱粒

这款新型玉米脱粒机堪称高大威猛,外形酷似收割车。

这台机器设计别致巧妙,而设计这台机器的赵圣超,作为一名农民的儿子,每年看到父母收完玉米之后的拖地工作都比较忙,比较感受到,比较心酸。

所以自从毕业以后,就开始研究玉米脱粒方面的机器,那么这款机器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赵圣超展示了这款机器的内部结构,机器前部配备了一个液压门,只需轻轻拉动它便可自动启闭。

当玉米脱粒机启动后,玉米棒迅速被卷入进料口,通过一系列装置的传动,玉米棒被送入六个滚筒中进行脱粒。

这个脱粒主机非常独特,分为三个部分,其中两个滚筒同时进料,然后依次经过另外三个滚筒,总计六个滚筒。

图2

通过滚筒的作用,玉米粒从下方的出料口迅速喷出,并直接注入卡车。

而剩下的玉米芯则存放在机器背后的储料仓内。为了对这台机器进行性能测试,测试人员准备了一些有趣的道具。

他们在玉米棒上插上了一些图钉,看到这可能大家都犯嘀咕了,在玉米棒上扎图钉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玉米都好脱粒,有的玉米粒不好脱落,测试人员就模拟了一些比较复杂的情况。

把图钉扎在了玉米棒上面,而且为了加大难度,测试人员还将图钉扎的很深,人工都要费一点力气才能把它拔下来,这样可以更好地检验脱粒效果的好坏。

相较于普通的玉米棒,带有图钉的玉米棒更能直观地展现这台机器的实际性能。

图3

果然,在玉米脱粒机处理后,所有的玉米粒全部被剥离出来。虽说有一些杂质,但是根本不影响脱离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插在玉米棒上的图钉被成功地脱落,而且玉米棒上没有任何图钉,即使是带有玉米皮的玉米棒,脱离效果也十分出色。

新型机器的脱粒速度和效率令人惊叹。

那么与传统的人工上料脱粒机相比,这台机器究竟有多大的优势呢?

传统上料脱粒机,顾名思义就是机器在运作的时候需要人工一直上料。

虽然有机器脱粒,但是人工需要不停用铁锹铲玉米倒进机器里,这样的工作很费力气。

pk人工队,成功碾压

为了进行对比,节目组选定了一名力气较大的工人与新型机器进行比赛。

图4

规则很简单,各自选出一个人,进行两次脱粒,比较速度和质量,看看谁更快、效果更好。

经过一轮的选拔,几位农民败下阵来,最终选出了三个俯卧撑数量比较多的人,三个人当中,又通过掰手腕的方式选出了最终的大力士。

既然大力士已经选来了,那么比赛也就如约而至了。

其实比赛规则很简单,传统队和新机器队每一方都各派一人,传统队负责上料,新机器队负责开车。

而赵圣超看着即将开始的比赛,夸下海口表示自己的新机器的效率,起码是传统机器的倍。

那么果真如此吗?

比赛开始,传统机器队迅速展开人工上料,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尽管新型机器体积较小,但它的吞速却非常快。

与此同时,新型脱粒机也开始工作。

图5

开局阶段,传统机器队的工人很快上料,一开始就比新机器快很多,而新型机器需要启动,慢吞吞的向前开。

结果没过多久,传统队停止了上料工作,原来,由于玉米带着皮进行上料,导致玉米皮缠绕在机器内部,降低了脱粒效率。

大叔不得不停下来将这些玉米皮全部人工拉出来,再重新上料。

可是这一堆玉米,带皮的不带皮的全都掺杂在一起,这样下去,效率肯定会大打折扣。

反观新型机器那边,虽然起步比较慢,但是无论带不带皮的玉米,收进去之后都能把玉米粒脱离出来,这差距一下子就对比出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队参赛机器在玉米脱粒比赛中的差距越来越明显。

图6

传统机器仍然采用人工上料的方式,没有太大的变化,而赵圣超研发的新型脱粒机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玉米脱粒任务。

尽管比赛已经进行了一半,但赵圣超仍然相信他的新型机器的效率是传统机器的倍。

那么,事实真的如他所说的那样吗?

结果显示,传统机器剥离出来的玉米粒数量只相当于新型机器的20分之1左右。

从这场比赛的脱粒数量来看,赵圣超的新型脱粒机的工作效率是传统机器的20倍以上。

并没有达到其口中的倍的效率。

虽然说了大话,但是新型机器的能力还是有目共睹的,无论什么样的玉米棒都能脱粒,而且新机器脱离出来的玉米粒很少有杂质。

反观传统队这边,有很多的杂质还需要后期人工进行二次工作,这效率就大打折扣了。

图7

对比普通机器,依然碾压

当然了,农业机械化早已普及,除了赵圣超研发的自走式脱粒机和人工上料的脱粒机之外,市场上还有一款同样是自走式的玉米脱粒机,许多农民都在使用。

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如何高效快速脱粒的难题,如果这两种机器在比赛中相遇,到底哪一种能够更胜一筹呢?

比赛的规则很简单,两队机器要脱离身边的玉米,看谁能以更快的速度、更好的质量,并率先将所有玉米粒装上卡车,谁就算获胜。

与新型机器不同,传统机器采用的是拨齿上料的方法。

玉米通过传送带被运输到拖拉机后方的脱粒仓中,经过脱粒后,玉米粒从出料口流出,而玉米芯则从另一侧的出料口被排出。

玉米粒脱离之后,依旧需要人工不停地铲玉米粒装上车。

图8

而新型机器则是全自动操作,它靠近玉米时会直接将玉米吸入机器内部,然后倒入卡车中。

相比之下,传统机器无法自动装车,只能依靠人工用铁锹将散落一地的玉米粒铲进卡车,原本的卡车司机只能临时充当装车工人的角色。

同时,新型机器的速度明显更快,在短短几分钟内,两队机器拉开了很大的距离,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两种机器的原理和结构有所不同。

传统的滚轴以推料板向上为标准,玉米棒进入机器里在最把头的位置,机器发动之后,靠着推料板向前推玉米棒。

走了一格之后到达钉齿的位置,转一圈之后,传统的机器只能走一小段,剥离效率很低。

图9

而新型的机器滚筒采用的是螺旋式揉搓滚筒,同样以推料板朝上作为标准,玉米进入滚筒之后,机器运转一圈,玉米棒能从头走到尾。

剥离的轨迹变长,所以效率就高。

随着比赛时间的推移,两台机器的距离越来越远。

新型机器一直保持着全速前进,没过多久就完成了这趟玉米的脱粒工作,并将玉米粒和玉米芯倒在了指定位置,这场比赛也因此结束了。

经过查看双方比赛成果,传统机器团队的脱粒质量虽然很好,但速度相对较慢,而且不能直接将玉米芯和玉米粒装车,在功能上稍逊一筹。

图10

赵圣超研发的新型玉米脱粒机为玉米脱粒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使农民能够高效、低成本地完成脱粒工作,从而增加收入。

赵圣超的机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但他并不会止步于此,他将继续改进机器,让它成为乡亲们富裕道路上的好帮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837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