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操作装置 >> 操作装置资源 >> 触摸老装置勇闯精细化工发展之路
砥砺奋进五十载
扬帆起航谱新篇
年是上海石化成立50周年,党委宣传部、生产部、文学协会共同组织开展“触摸老装置”主题采写。选取了公司历史上已拆除、停役、在役的投产时间超过10年的生产装置、公用工程装置和环保装置共50套,聚焦每套装置的建设缘由、建设过程、开车运行、重大改造等情况进行深入采写,再现曾经发生的有趣故事、遇到的挫折及干部员工如何克服、取得的成绩和荣誉等。
现在,小海妹将这些美文与你们分享,让我们以故事的方式展现一套套装置的变迁史,回顾公司50年的发展历程,传承并弘扬“金山精神”。
勇闯精细化工发展之路
■吴敏
我们常说,乙烯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在乙烯生产中产生的大量碳五馏分副产品也是“宝贝”,可以作为精细化工的原料。之前,碳五分离技术被国外垄断,国内绝大部分碳五资源均被作为燃料一烧了之,非常可惜。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上海石化投入1亿多元实施“七五”“八五”期间国家计委的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建设处理量为2.5万吨/年的碳五分离工业试验装置,也就是现在的1号碳五装置。
装置于年3月开工建设,时任上海石化总厂厂长王基铭为装置奠基剪彩。年装置建成,年6月首次投料试车。
由于是国内首套装置,技术不够成熟,也没有同类装置可参考,碳五装置所在的精细化工研究所(当时为上海石化总厂研究总院下属单位)组成开车团队,来自前方厂富有经验的管理人员,以及转岗到精化所的化工专业教师、技校和职校毕业生,集结成开车主力军,只等一声令下,冲锋陷阵。
开车前,专业技术人员对装置设备进行了严格的检查验收,大到塔器,小到阀门开关,每一个零件都不遗漏。同时,吸取丁二烯装置开车经验,结合碳五物料实际,反复推敲,制订出缜密的开车方案。
为了开好开稳装置,唐豪、许惠明等领导干部带领众多技术骨干日日夜夜吃住在车间一个多月没回家。各专业人员通力协作,合作攻关,解决了一个个从未碰到过的难题。如开车中发现T塔再沸器热虹吸长时间建不起来,加热效果差,影响开车进程。大家一开始总是找不出问题出在哪里,于是“理论派”和“经验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与论证,最终判断是再沸器标高过高所致。当把标高下降半米后,问题迎刃而解。此外,由于当时对装置物料的“脾气”还没有摸透,加上所用仪表、设备的选型及质量也不够理想,给操作带来不少麻烦。有一次,为了对准内操和外操的液位,一名外操就蹲守在现场看了一整夜的液位计。
首次开车就打通全流程,得到合格产品,大家欢呼雀跃!年11月,2.5万吨/年碳五分离工业试验装置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标志着我国裂解碳五馏分分离及综合利用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实现了“零”的突破。
但是,装置离长周期高负荷运行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萃取精馏塔液泛,以及循环溶剂系统设备堵塞严重,开不到几个月便要停车。这时,国内碳五市场也还未建立起来,碳五前途如何,大家心里其实都没底。
尽管困难重重,但碳五人仍坚持不懈地探索,寻求装置开稳开长的秘诀。年至年,碳五装置在加大原料处理量的同时,技术上也解决了萃取精馏循环溶剂水分含量高这一难题,并结合生产实际对阻聚剂进行优化,装置运行周期进一步提高,技经指标大幅提升。年,“2.5万吨/年碳五分离工业试验”项目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年2月,碳五装置扩能改造,处理量提高到3.5万吨/年。
为了早日实现装置盈利目标,碳五人不断开拓、培育碳五产品市场,逐步占领原先被国外垄断的市场。上海石化多个碳五产品一度供不应求,并全部实现出口,销往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经济体。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装置于年实现盈亏平衡,年开始逐步盈利,年碳五系列产品实现利润1.13亿元,创下历史最好水平,成为“小身材、大价值”的“金娃娃”。
年至年期间,经过数次局部拓瓶颈改造,碳五装置的年处理量达到6.5万吨,运行周期可达到3年以上,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过数十年的不懈探索追求,上海石化碳五装置先后获得10项专利授权,并开发形成了15万吨/年碳五分离装置工艺软件包。
很快,这一软件包得到了应用。年10月25日,15万吨/年碳五分离装置,也就是2号碳五装置建成并一次开车成功,平稳运行至今。2号碳五装置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石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形成,并逐步在海内外推广,对中国石化碳五产品综合利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当夜幕降临,1号碳五装置与2号碳五装置的灯光交相辉映,照耀着“敢为天下先”的石化人继续在开拓新天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编辑:林佳
审核:王佳麟
终审:杨益
END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