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操作装置 >> 操作装置资源 >> 起底郑州丁义珍式采样亭每小时比户外采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张宇轩
北京报道
“大白”蹲坐在椅子上,双手从两个洞中伸出操作;市民窗口前扎着马步,艰难地仰头伸颈……一次简单的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加入这类设计不合理的核酸采样亭设计之后,就变成了一幅尴尬场景。因采样员艰难蹲坐的情形与反腐影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场景相似,这种采样亭被网友戏称为“丁义珍式”采样亭。
不久前,河南郑州街头出现的“丁义珍式”采样亭引发热议,甚至登上微博热搜。事实上,同类型设计的采样亭招致的诟病之声一直不断,河南郑州不是第一例,也不是最后一例。
继郑州事件之后,6月6日,上海本地媒体再度曝出当地存在的“丁义珍式”核酸采样亭。
郑州某核酸采样点
郑州问题采样亭引发“丁义珍式”质疑
“一天的检测工作下来后,胳膊又累又酸,手肘部位甚至留下被玻璃窗硌出的青印。”医生张慧长期在核酸检测一线工作,她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讲述了诸如郑州“丁义珍式”核酸采样亭的实际使用感受。
同款“丁义珍式”采样亭
“这个小亭子的一些设计可以说非常‘反人类’,配套给采样员坐的凳子高度不足,人坐在上面,双手非常勉强才能够到手套操作口,双臂一直处于非常不舒服的上举状态,即便是站着操作也会非常累。”张慧说,“另外一个设计不当的地方是,它配套的橡胶手套尺寸太大,操作起来非常不方便,新手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才行。”
由于采样亭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种种不便,核酸采样现场的工作效率也受到一定影响。“在人流量相同的情况下,一组采样员在户外每小时能够完成约20管的工作量;使用采样亭会相对慢一些,大概可以完成12~15管。检测人数上,二者每小时相差50人左右。”张慧表示。
“使用体验差,影响工作效率。”“丁义珍式”核酸采样亭的问题不单单停留在设计层面。
郑州事件涉及的核酸采样亭由海乐苗(郑州)智能物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乐苗”)供应,该公司在中标时成立仅10余天,其背后由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尔生物”)全资控股。
记者从河南招标采购网查阅到相关中标信息显示,这种双人便民核酸采样屋由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起采购,前后分两批次进行。其中,海乐苗供应的是第一批,以单一来源采购的方式进行,单价为4.68万元;第二批采购方式为竞争性磋商,入围供应商包括郑州精益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其中成交单价最低为3.5万元。
由于首批采样亭采用相对特殊的“单一来源采购”,有公众质疑其采购过程存在问题,甚至有潜在的腐败风险。特别是该批采购单价高于第二批9家企业成交单价,与最低成交单价相比,更是高出1万余元。
四川某公司一名熟悉招投标业务的管理人员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同样表达了疑虑,“单一来源采购方式比较特殊,现实中使用情形较少,往往是因采购项目具有一定的‘唯一性’才会使用,且一般会在公示中给出原因”。
记者查询了发布成交公告的3家网站以及中国政府采购网,以相关多组关键词进行检索,均未查到这批采样亭的“单一来源采购公示”文件。
依据我国政府采购法的相关规定,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须满足以下情形之一:(一)只能从唯一供应商处采购的;(二)发生了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不能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的;(三)必须保证原有采购项目一致性或者服务配套的要求,需要继续从原供应商处添购,且添购资金总额不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百分之十的。
对于这一质疑,某省政府采购库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库成员向记者作了解读。该专家认为,在未获得该项采购中的其他必要判断文件之前,目前尚无法判断采用“单一来源”的采购方式是否得当。如果采购方对核酸采样亭的功能、技术参数、设计细节、维护等方面存在特殊定制要求,符合条件的供应商有限,采用这一方式进行采购也具有一定合理性。
但问题是,郑州的核酸采样亭有必要设置特殊排他定制要求吗?毕竟第二批采购并没有沿用同一方式。
对于采购过程中潜在的腐败风险质疑,该专家认为如果严格按照程序来,则风险可控。“如果严格依据相关规定,单一来源采购发起时就须经过相关预算单位审核同意,过程中还要向采购专家组答辩。通过多重审核后,结果要进行公示,在公示期内如收到有效异议,方案须返回重新提交,相关审核流程还要重新再走一遍。”
“如果其中存在贪腐,即便侥幸混过了审核关,在公示期内也极有可能遭到竞争对手提出异议,当地纪委也应介入进行调查。”该专家说。
核酸检测常态化背景下,资本蜂拥入局
核酸采样亭最早可以追溯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早在年上半年,国内就已经有单位和个人萌生发明、生产核酸采样亭的想法。
综合多份核酸采样亭专利说明书信息,该类产品的设计思路起源于韩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当地有将可移动电话报刊亭改装成核酸采样亭的先例。国内多项核酸采样亭专利均受此启发,再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密封性、功能性方面的重新设计开发。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的专利信息显示,年5月,江苏奥洁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奥洁康公司”)提交了一项名为“移动式快速核酸采样亭”的发明专利。从专利说明书中图示来看,其外观设计与当前流行的封闭式采样亭差别不大。该专利详情显示,这种核酸采样亭包含承载箱体、检测工作台、冷藏箱存放区、负压装置等,具有可移动、密封良好等特点。
奥洁康公司总经理朱晨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出于对核酸采样人员防护目的考虑,该公司最早在年3月就试验性地生产了一批核酸采样亭产品。据他们对市场的观察,这批产品应该是国内首批核酸采样亭。
从年6月之后,又有至少10项核酸采样亭及附属设备专利提交申请,申请人包括首都医科大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医院、右医院以及个人等。从外观图上看,多项专利在操作窗口上的设计均与张慧描述的产品类型类似。
多项专利的涌现某种意义上预示着资本对这个小亭子的聚焦。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持续推进,核酸检测成为疫情监控常态化措施之一,核酸采样亭逐渐火爆。
今年5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提升监测预警灵敏性,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拓宽监测范围和渠道。之后,全国各地城市开始增设核酸采样点位,核酸采样亭也成为不少地方政府部门开展该项工作的重要设备,开始成规模地布置在多个城市街头。
记者检索中国政府采购网发现,过去一年中,至少有13项成交公告与核酸采样亭有关,医院、政府以及各地卫健委。山西介休市医疗集团曾在一次招投标中购买过50个不同种类的采样亭。
“早前公司接到的都是各地一些零散订单,当时生产这类产品的企业也不多。”朱晨阳回忆,“核酸检测工作推向常态化前后,不少企业才逐渐加入这一行列,一些批量订单和定制订单开始‘砸’过来。”
后续资本的追赶使核酸采样亭俨然成为投资风口。至今年6月初,从百度爱采购、阿里巴巴等B2B网站平台检索,以“核酸采样亭”为关键词可以搜索到~家供应商。从这些企业的名称判断,不仅有传统的制亭工厂、集成房屋制造商等,还包括仪器制造、材料科技、金属制造、智能科技、物联网等其他领域的企业。
这一趋势也引来不少大型企业着手布局该领域。除了在郑州“丁义珍式采样亭”事件中饱受指摘的海尔生物(.SH),公开信息显示,美的集团(.SZ)、绿岛风(.SZ)、谱尼测试(.SZ)、力合科创(.SZ)、华胜天成(410.SH)等上市公司也在争相布局这一赛道。
海尔生物高达4万多至7万多元的采样亭卖给了谁?
之所以有众多小微企业与上市公司同时涌入赛道,原因之一在于核酸采样亭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技术标准,基础版产品的生产门槛并不高。
朱晨阳表示,核酸采样亭说简单点就是将空调设备、消毒设备、核酸检测设备等集成在一个亭子内,技术上难度并不大,“甚至一些搞钣金的小作坊都可以制作”。
“我们公司所产核酸采样亭售价在一万多至两万多元。”朱晨阳介绍,“产品成本主要集中在电气化设备、材料以及人工费用上,一间采样亭的利润空间在元左右。”
然而,“丁义珍式”核酸采样亭的“反人类”设计吐槽声尚未停歇、实用性问题尚未解决,行业就已在研发上开始“内卷”。
在年后陆续提交的核酸采样亭类产品专利申请说明书中,“智能”就已成为多次被提及的关键词。在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的一份专利说明书中,人脸识别、感应消毒、身份证识别、自助式、运输机器人等功能模块被集成于产品专利设计理念中。
记者查阅多家核酸采样亭介绍文案,“智能”是出现频次极高的宣传卖点之一。海尔生物在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