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交通运输部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牢记嘱托的忠诚信念
呵护大江的赤子情怀
尚崇卓越的上游意识
行佑川江的责任担当
破立并举的创新品质
永不懈怠的实干作风
身着蓝色查验服,单调黑皮鞋,盘起的长发将帽子撑得立体有型,结实的背包牢牢系在双肩,比男士还要简洁利落,不过白色的手套却被灰尘和油渍沾得灰蓬蓬的,这就是“长江船舶防污领头‘杨’”——杨阳给人的第一印象。
22年来,她扎根一线、驻守长江,用热爱守护一江碧水,把习近平总书记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殷殷嘱托落实在重庆大地上;她首创“零排放”,引领“长江船舶污染防治”新思路,破解千百年来历代船民习以为常的难题,为长江生态保护探索了新路径;她用脚步丈量、用使命担当,通过百余场公益宣讲,带动社会各界4万余人一起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共护一江碧水浩荡东流。
赤子之心
一定要找到防治船舶污染的“药方”
春节刚过,重庆大地上一片忙碌。站在果园港码头眺望:一艘艘船舶在澄碧的江面上往来穿梭,停靠在码头边的集装箱船正在将生活污水、固体垃圾等污染物“交岸处置”,山清水秀的江景令人流连忘返。
“过去,曾一度认为船舶污染对长江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小,长江大保护对长江航运绿色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在沿江污染防治不断加强之时,船舶污染也不可小视,长江航运必须对标对表,主动作为。”重庆海事局纪委书记李华介绍。
年1月5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面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从小吃长江水、在长江边长大的杨阳深有感触,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防治船舶污染的“药方”,决不让一滴船舶污水排进母亲河!
登集装箱货轮开展防污染专项整治。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
牢记当时企业对履行防污染主体责任懈怠,船员不懂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操作技能,甚至部分船舶连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是什么、安装在哪里、起什么作用都不知道的严峻形势,她用一年时间,通过船公司集中培训、船员现场教学等措施,不断提升船公司污染防治能力及船员防污实操技能,唤醒喝长江水、吃长江饭的航运从业人员保护长江的意识。
“不理解就引导、不懂就耐心讲、不会就手把手教,没有教材就自己写,总有一天会讲通的。”抱着这样的决心,年5月,在内河船舶生活污水教学没有参考借鉴的前提下,她自学自研,手写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操作小卡片,并免费给从业人员做培训,把操作小卡片送到他们手中,让他们知法懂法、懂操作。
愚公移山、水滴石穿,从开始没有一个人愿意听,到后来企业主动邀请她去讲课。至今,近场大大小小的“碧水流动课堂”,从源头上提升了船公司防污染主体责任意识和船员生活污水处置实操技能,遏制了船舶污染物违规排放。
她用行动诠释着一名基层海事人对长江的情怀与担当。通过先后对1万余个船舶阀门和管路进行检查分析、与名船员和80多家航运企业进行交流,年年初,杨阳针对内河船舶惯用的“达标排放”处理方式存在“达标排放难达标”的明显短板,率先在全国开创性地提出并应用了“零排放”和“分类监管”理念破解船舶防污监管难题。
排查生活污水处理器运行情况。
年4月,万物勃发的仲春时节,当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长江,详细询问:“船上生活用水还是直排吗?”以杨阳为代表的长江海事人用实际行动和成效回答了总书记的民生关切。
实干担当
开创内河船舶污染物“零排放”先河
重庆地处三峡库区腹地,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更有效地保护长江?是杨阳工作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为了摸清船舶污染物排放的真实情况,她每天撸起袖子守现场、登船头、钻船舱,时常还要从船舶甲板上不足50厘米的“人孔”钻入又脏又臭的底舱,与粪便污垢为伍,与闷热缺氧对抗。三伏天,舱底温度高达50多摄氏度,但为了了解船舶排污情况,她仍然坚持下舱,一呆就是1个多小时,只能每隔10多分钟爬出来透透气。
检查船舶水污染物排放管系。
“内河船舶结构复杂不一、管道四通八达,要想知道是否非法排污,就要深入船舶内部。”面对“盲盒”一样复杂未知的船舱,她“不让须眉”,每次下舱都冲在第一个,“如果不下舱摸摸,自己都搞不清楚,执法就是纸上谈兵。”杨阳笑着说道。
有一次,她在郭家沱码头下舱检查一艘滚装船,下到一半时因为楼梯锈蚀严重,整个人踩空坠入舱底,同事们慌忙用绳子把她拉上来,才发现她的身上、头发满是污渍。后来实在受不了粪水的味道,杨阳将心爱的长发剪成了寸头,儿子看到后心疼地说:“妈妈,你以后能不能别剪短发了呀,一点都不像女孩子。”
是呀,哪个女子不爱美?“可我就是喜欢上了这行!”杨阳斩钉截铁地说。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丰富的一线检查经验,让杨阳找到了一个简单直接但并不粗暴的方法——“零排放”。既然现有的“船上处理、达标排放”处理方式存在明显不足、难以监管,那就直接“船上储存、交岸处置”。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既要突破法律法规,又要考虑现场监管难题。面对航运公司的抵触和各方质疑,杨阳将“零排放”的可行性一次次讲给大家听,一一列举当时“达标排放”的漏洞,哪怕被无数次反驳,她也毫不退缩。
摸排船舶水污染物排放管系和阀门。
“‘达标排放’船员维护使用防污装置过程繁琐,要花费大量精力财力物力。但现在只需要加装一个储存柜,就不用再担心排放不达标被罚款,靠泊的时候也不用一直开着辅机……”每天,杨阳都要打平均分钟的电话为辖区航运企业讲明“零排放”优势,并将经济账、生态账一笔笔算给企业听。船员从不解、误解到理解,杨阳经历了冷水、汗水和泪水,船舶“零排放”最终被理解和接受。
凭着这股永不懈怠的实干作风和巾帼不让须眉的魄力,年,她成功推动重庆主城核心港区多艘船舶全面实现“零排放”,开创了全国内河船舶污染物“零排放”的先河。
“我最庆幸的事,是遇到了杨阳,是她的坚持让我们公司在‘零排放’这条路上先行一步,并且越走越顺畅。”谈到公司船舶在长江流域率先实现“零排放”,渝扬实业的总经理周维兵不住地点头赞许。
据周维兵介绍,作为“零排放”探路者,渝扬实业所属船舶运行成本平均每艘船下降了80%左右,污染物“零排放”和靠港使用岸电已成为公司提质增效的秘密武器。
“当时‘零排放’的一小步,如今成为了全国内河船舶污染防治的一大步,解决了长江船舶污染防治难题,最大限度减少了船舶对长江生态环境的影响。”长江海事局危管防污处处长吴玉锋说道。
破立并举
船舶污染物监管“来有影去有踪”
“保护长江,需要一批勇毅前行的先行者。”“零排放”的想法一经提出,就得到了重庆海事局党委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杨阳创新工作室”因此成立。
“长江大保护是备受全社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