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操作装置 >> 操作装置资源 >> TCT颜红兵教授特定人群使
美国丹佛当地时间10月30日中午,年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学术会议(TCT)首次报告研究(FRIs)专场,日本KiyoshiHibi教授公布VAMPIRE3研究结果,证实远端保护装置对斑块高危患者获益明显,可显著减少PCI术后无复流现象。对此,“心在线”特别邀请到中医院颜红兵教授对这一研究进行深度点评。
颜红兵教授
研究背景
PCI术后无复流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获益,术后死亡率显著升高。无复流现象主要存在三种机制,即血管远端栓塞、血管痉挛、再灌注损伤。目前欧美国家数据显示,常规应用血栓抽吸装置对减少无复流并无获益,在特定患者群体中选择性使用血栓抽吸装置的获益也不明确。既往研究显示,衰减斑块大小与PCI术后无复流现象有一定相关性。与无衰减斑块者相比,斑块≥5mm时患者无复流现象发生率升高7倍。基于此,日本Hibi教授团队开展了VAMPIRE3研究。
重要结果
VAMPIRE3研究采用血管内超声(IVUS)评估衰减斑块长度,对远端栓塞风险高危(衰减斑块≥5mm)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远端保护装置,评估其减少无复流现象的临床获益。
共纳入例症状发作2个月以内的ACS患者,以1:1比例分为使用和不使用远端保护装置两组。其中半数为右冠脉病变,1/3为前降支病变。主要研究终点为PCI术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率,次要终点为术后TIMI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心肌损伤情况、主要不良事件等。
10个月随访发现,两组患者直径狭窄、管腔晚期丢失、再狭窄均无明显差异。主要研究终点差异显著,使用远端保护装置组无复流现象发生率远低于未使用这一装置组(26.5%vs.41.7%,P=0.),校正TIMI帧数后仍存在统计学差异(23.0%vs.30.5%,P=0.)。
图1.主要研究终点差异显著。
就次要终点而言,心肌损伤标志物无明显差异,院内复合不良事件差异显著,但死亡、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率无明显改变,仅心源性休克发生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图2.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
该研究证实,对于ACS患者,若IVUS证实梗死相关血管存在较大的衰减斑块,应用远端保护装置可有效降低PCI术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率,进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临床意义
常规应用血栓抽吸装置获益不明显的时代背景下,部分患者血管远端栓塞几率较大,可能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对特定患者,如IVUS界定衰减斑块≥5mm的ACS患者,常规使用远端保护装置获益明显。此外,IVUS为有创性检测手段,且并未普及到每一中心,能否寻找诸如血管造影、其他标志物等替代指标来检测血管内斑块大小,或许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除有创性外,IVUS固有缺陷也不容忽视,如在分析衰减斑块结构时,IVUS可能要劣于OCT及近红外光谱仪(NIRS)。因此,使用OCT或NIRS识别高危患者的准确度如何,或许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之一。
使用远端保护装置有一定的学习曲线,对于病变相对迂曲的患者,操作技巧对成功率有一定影响。对于部分高危患者,需要开展近端常规血栓抽吸与远端保护装置,或近端常规血栓抽吸联合远端保护装置的对比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远端保护装置无法捕获所有脱落斑块,由于血管及斑块的特性,斑块可能脱落至较远端,因此,研发使用更便捷的新装置对于减少无复流的发生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VAMPIRE3研究选择高危患者入组,接受远端保护装置预防远端栓塞,而不是所有患者,足见设计之巧妙,思路之清晰,作为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应引起临床医生反思与学习,在临床实践中加以运用。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田新芳丨美编柴明霞丨制版潘欢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