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操作装置 >> 操作装置前景 >> 气体灭火系统组件及设置要求
一、CO2气体灭火系统组件及设置要求
(一)灭火剂储存装置。目前国内CO2储存装置均为储存压力5.17Mpa规格(电信日),储存装置为无缝钢质容器,由容器阀、连接软管、钢瓶组成,耐压值为22.05Mpa,CO2高压系统储存装置的规格有32L、40L、45L、50L、82.5L
(1)高压系统的储存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储存容器的工作压力应≥15Mpa(其管网起点计算压力取5.17Mpa),储存容器或容器阀上应设泄压装置(即安全阀),其泄压动作压力应为19±0.95Mpa;储存装置的环境温度应为0~49℃
(2)低压系统的储存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储存容器的设计压力应≥2.5Mpa(其管网起点计算压力取2.07Mpa),并应采取良好的绝热措施。储存容器上至少2套泄压装置(即安全阀),其泄压动作压力应为2.38±0.12Mpa;储存装置的高压报警压力应为2.2Mpa、低压报警压力应为1.8Mpa
2)容器阀应能在喷出要求的CO2量后自动关闭;储存装置的布置应方便检查/维护/再充装,应远离热源,并应避免阳光直射,其环境温度宜为-23~49℃(→高压CO2系统宜为0~49℃,其它气体系统IG-及七氟丙烷应为-10℃~50℃)
3)储存装置应具有灭火剂泄漏检测功能,当CO2量损失达到初始充装的10%时(灭火器5%维修),应能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及时补充
4)储存装置宜设在专用的储存容器间内,局部应用系统的储存装置可设在固定的安全围栏内。专用的储存容器间应符合以下规定:其耐火等级应≥二级;应靠近防护区设置,出口应直接通向室外或疏散走道;室内应保持干燥和良好通风;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或的设在地下的储存容器间,应设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距地面宜≤0.5m且应通向室外
(二)容器阀(了解)器阀按结构形式可分为差动式和膜片式2种;启动方式一般有手动启动、气启动、电磁启动、电爆启动等
(三)选择阀。在多个保护区域的组合分配系统中,每个防护区或保护对象在集流管上的排气支管上应设置与该区域对应的选择阀。选择阀应设置在储存容器间内,宜靠近储存容器,并应便于手动操作/检查/维护。选择阀上应设标明防护区的永久性铭牌
选择阀可采用电动、气动或机械操作方式。选择阀的工作压力:高压系统应≥12Mpa(储存容器的工作压力应≥15Mpa)、低压系统应≥2.5Mpa(储存容器的设计压力应≥2.5Mpa)系统启动时,选择阀应在容器阀之前或同时打开;采用灭火剂自身作为启动气源打开的选择阀,可不受此限制;选择阀的公称直径与对应灭火系统主管道公称直径一致
(四)喷头。安装在管网的末端,是控制灭火剂的流速和喷射方向的组件。全淹没系统的喷头布置,应使防护区内CO2分布均匀,喷头应接近顶棚或屋顶安装。设置在粉尘或喷漆作业等场所的喷头,应增设不影响喷射效果的防尘罩
(五)压力开关(了解)压力开关可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一般设在选择阀前后,以判断各部位的动作是否正确
(六)安全阀(了解)安全阀一般设置在储存容器的容器阀上及组合分配系统中的集流管部分。在组合分配系统的集流管部分,∵选择阀平时处于关闭状态∴容器阀的出口处至选择阀的进口端之间形成1个封闭空间且其容易形成1个危险的高压区。为了防止储存容器发生误喷射,所以在集流管末端设置1个安全阀或泄压装置,压力超标时自动泄压
(七)管道
(1)高压系统管道及其附件应能承受最高环境温度下CO2的储存压力,低压系统管道及其附件应能承受4.0Mpa,且所有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管道及其附件内外表面均应进行镀锌防腐处理。对镀锌层有腐蚀的环境,可采用不锈钢管、铜管或其它抗腐蚀的不燃材料。挠性连接的软管必须能够承受系统的工作压力和温度,并宜采用不锈钢软管
(2)低压系统的管网中应采取防止膨胀收缩的措施。在可能产生爆炸的场所,管网应吊挂安装并采取防晃措施
(3)管道可采用螺纹连接、法兰连接、焊接。公称直径≤80mm的管道,宜采用螺纹连接;公称直径>80mm的管道,宜采用法兰连接(适用所有气体系统)
(4)管网中阀门之间的封闭管段应设置泄压装置,其泄压动作压力为:高压系统为15±0.75Mpa,低压系统为2.38±0.12Mpa(储存容器或容器阀上应设泄压装置的动作压力为:高压系统为19±0.95Mpa,低压系统为2.38±0.12Mpa)
二、七氟丙烷/IG-气体灭火系统组件及设置要求
(一)一般规定
(1)储存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管网系统的储存装置应由储存容器、容器阀、集流管等组成;七氟丙烷/IG-预制系统的储存装置应由储存容器、容器阀组成;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应由发生剂罐、引发器和保护箱(壳)体等组成;容器阀和集流管之间应采用挠性连接并设“单向阀”(不锈钢高压软管);储存容器和集流管应采用支架固定;储存装置上应设耐久的固定铭牌,并应标明每个容器的编号、容积、皮重、灭火剂名称、充装量、充装日期、充压压力等;管网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宜设在专用的储瓶间内。储瓶间宜靠近防护区且耐火等级应≥二级、出口应直接通向室外或疏散走道;储瓶间和设置预制系统的防护区的环境温度应为-10℃~50℃(CO2储存装置环境温度:低压系统宜为-23~49℃、高压系统宜为0~49℃);储存装置的布置应便于操作/维修、避免阳光照射,操作面距墙或两个操作面之间的距离宜≥1.0m且应≥储存容器外径的“1.5倍”
(2)储存装置的储存容器与其组件的公称工作压力,应≥最高环境温度下所承受的工作压力
(3)在储存容器或容器阀上,应设安全泄压装置和压力表。组合分配系统的集流管上应设安全泄压装置(即,驱动气体控制管路上应设置“低泄高封阀”,灭火剂瓶组、驱动气体瓶组、集流管上应设置“安全泄放装置”)
(4)在通向每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的主管道上,应设压力信号器或流量信号器
(5)组合分配系统中的每个防护区应设置控制灭火剂流向的选择阀,其公称直径应与该防护区灭火系统的主管道公称直径相等。选择阀的位置应靠近储存容器,并应便于操作/检查/维护,选择阀上应设标明防护区的永久性铭牌
(6)喷头应注明型号、规格的永久性标志。设置在粉尘、油雾等场所的喷头应增设防护装置
(7)喷头的布置要满足喷放后气体灭火剂在防护区内均匀分布的要求。当保护对象为可燃液体时,喷头射流方向不应朝向液体表面
(8)输送气体灭火剂的管道(含集流管)应采用无缝钢管且内外应进行防腐处理;输送气体灭火剂的管道安装在腐蚀性强的地方,宜采用不锈钢管;输送启动气体的管道(启动管路)宜采用细铜管;灭火剂(即容器阀)至集流管之间应为高压橡胶连接管“挠性连接”(或高压不锈钢连接管)当管道公称直径≤80mm时,宜采用螺纹连接;公称直径>80mm时,宜采用法兰连接(适用所有气体系统)
(9)系统管道的的公称工作压力,应≥最高环境温度下所承受的工作压力。系统组件的特性参数应由国家法定检测机构验证或测定
(二)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组件专用要求
(1)储存容器或容器阀以及组合分配系统集流管上的安全泄压装置的动作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储存容器增压压力为2.5Mpa(即一级增压储存容器)时,应为5.0±0.25Mpa(表压)
2)储存容器增压压力为4.2Mpa(即二级增压储存容器)时:最大充装量为kg/m3时(焊接结构),应为7.0±0.35Mpa(表压)
最大充装量为kg/m3时(无缝结构),应为8.4±0.42Mpa(表压)
3)储存容器增压压力为5.6Mpa(即三级增压储存容器)时,应为10±0.5Mpa(表压)
(2)增压压力为2.5Mpa(一级)宜用焊接容器、增压压力为4.2Mpa(二级)可用焊接或无缝结构、增压压力为5.6Mpa(三级)应用无缝结构—一级宜焊接,二级可焊接,三级不可焊
(3)在容器阀和集流管之间的管道上应设置单向阀
(三)IG-灭火系统组件专用要求
(1)储存容器或容器阀以及组合分配系统集流管上的安全泄压装置的动作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级充压的系统(15Mpa),应为20.7±1.0Mpa(表压)
2)二级充压的系统(20Mpa),应为27.6±1.4Mpa(表压)
(2)储存容器应采用无缝容器—一二均不焊
(四)操作与控制
(1)采用气体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应选用灵敏度级别高的探测器
(2)管网灭火系统应设置自动控制、手动控制、机械应急操作3种“启动方式”(紧急启动/停止是系统的一种“控制方式”)。预制灭火系统应设置自动控制、手动控制2种启动方式(启动方式∈控制方式)干粉同理
(3)采用自动控制启动方式时,根据人员安全撤离防护区的需要,应有≤30s的可控延迟喷射。平时无人防护区,可设为无延迟喷射
(4)灭火设计浓度或实际使用浓度>无毒反应浓度(NOAEL浓度)的防护区、采用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设手动与自动控制的转换装置。当人员进入防护区时,应能将灭火系统转换为手动控制;当人员撤离时,应能恢复为自动控制方式。防护区内/外应设手动、自动控制状态的显示装置(同时,手动控制装置、手动与自动装换装置应设在防护区内/外)
(5)自动控制装置应在接到2个独立的火灾信号才能启动。手动控制装置和手动与自动转换装置应设在防护区疏散出口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安装H为中心点距地面1.5m。机械应急操作装置应设在储瓶间内或防护区疏散出口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
(6)气体灭火系统的操作与控制,应包括对开口封闭装置、通风机械和防火阀等设备的联动操作与控制
(7)设有消防控制室的场所,各防护区灭火控制系统的有关信息应传送给消控室
(8)气体灭火系统的电源,应符合国家有关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当采用气动力源时,应保证系统操作和控制需要的压力和气量
(9)组合分配系统启动时,选择阀应在容器阀开启前或同时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