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装置

上海乘客被地铁屏蔽门夹住不幸身亡,该无人

发布时间:2023/1/19 11:57:24   
白癜风挂号 http://pf.39.net/bdfyy/zjft/210830/9379258.html

年1月22日下午4点30分左右,上海地铁15号线祁安路站一名老年女性乘客下车时不幸被屏蔽门夹住,地铁工作人员试图帮助其脱困过程中,列车仍旧正常驶离车站,最终该女子掉下隧道抢救无效后身亡。针对此次上海地铁1·22事件,交通运输部发布通告,要求强化地铁的运营管理以确保人民生产安全。但地铁都设有屏蔽门,为何还会出现意外?

图1交通运输部发布通告

地铁屏蔽门是地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作用是将运行的地铁列车与候车的乘客隔离起来,来增加地铁站台的安全性,保障站台候车乘客的安全,因此也被叫做安全门。但是近年来大量乘客被安全门夹住的案例层出不穷,年11月6日下班晚高峰北京地铁五号线就发生了类似的夹人事件,33周岁的潘女士跟随人流向车内挤的过程中被夹在了关闭的安全门中,最终地铁列车启动后潘女士跌下站台,医院抢救无效身亡。此次上海地铁1·22事件的老年女性乘客同样也也抢救无效身亡,我们不禁怀疑:安全门真的安全吗?

图2地铁安全门

通过当时的监控视频画面,根据该乘客面向站台的姿势我们可以推测,该名乘客应该是在下地铁的过程中被夹住。在面对乘客被安全门夹住的这一紧急情况,地铁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去,并试图用力将乘客拉出来。

图3事故发生时工作人员前往给予帮助

拖拽无果后,根据视频可判断工作人员按下了

地铁安全门上方

的一个装置,试图打开安全门将女子救出。

图4工作人员按下安全门上方的装置

但随着安全门的开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

列车突然开动驶离站台

,而该名乘客也随即消失在监控视频之中,而工作人员拉都拉不住。

图5安全门开启,乘客消失

而后工作人员迅速跑向了距离安全门附近的墙边,

按下墙上的红色按钮

之后迅速返回施救,但遗憾的是,该乘客被医院紧急施救之后

不治身亡

图6工作人员按下墙上的按钮

那么安全门为什么会夹人呢?

一般来说,车门和安全门都是有防夹功能的,而他的原理就在于是通过一系列的数据才能触发启动防夹功能,就像一根头发、一块布这样的小物件,它的数据太小是没有办法触发防夹机制的,没办法触发防夹功能自然也没有办法自动开门。按照《站台屏蔽门系统技术规范》和地铁列车塞拉门设计技术规范,当站台的安全门夹住的异物尺寸小于5mm×40mm(厚×高),或地铁列车塞拉门门缝夹住的异物尺寸小于25mm×60mm(厚×高)时,安全门与列车门的安全系统会认定安全门与列车门已经关好,所以不会有报警行为。因此会经常夹住人体手指、头发和衣角、背包带、塑料袋等异物体。

图7安全门与列车门之间的距离x+y

与此同时在地铁列车门和安全门之间也是存在一定的间距,中国现在的地铁站台有两种,一种是

直线站台

,一种是

曲线站台

。直线站台列车门与安全门之间的间隙不大于十厘米,曲线站台则不大于18厘米,加上这两种站台边缘距离安全门门框的间距平均在3厘米,安全门门框的厚度大概在六厘米,这就导致

直线站台上安全门与列车门的最小间距在19厘米,曲线站台的最小间距在27厘米。中国成年男子的平均胸厚在20.4厘米,成年女子则为19.1厘米左右,儿童的平均胸厚会更小,因此才会发生人被地铁安全门夹住或者从间隙中坠落的事件。

图8上海地铁的说明

1月22日事故发生当天,上海地铁并没有针对该事故进行说明,而是在1月25日微博上进行了简短的通报,声称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截止发稿前并没有相关的原因说明。根据业内专业人士的分析,此次造成上海事故的可能有两种原因:

一是设备故障,二是工作人员操作失误

图9上海地铁自动驾驶系统

上海地铁15号线采用的是

最高安全级别的地铁自动驾驶系统

,其中包含了自动实现列车唤醒、准备、自动自检、自动运行、自动停车、自动开关车门、休眠,以及在故障情况下自动恢复等功能。地铁在自动运行时可以根据车载自动控制系统接收到的地面信息,自动控制列车实现加速、减速、制动等功能。在地铁到站后,自动控制列车安全、精准停车,并控制车门和屏蔽门开关。

图10上海地铁十五号线

因为是自动驾驶也就意味着在全自动运行区域内列车的运行全由控制中心自动控制,一般情况下当安全门识别到有人被夹住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安全门此时是开启的状态,所以列车并不会启动。但此次地铁却在安全门开启的时候正常启动,

如果是设备故障,就说明设备与设备之间没有产生联动

,因此导致地铁自动驾驶系统没有识别出安全门开启的状态从而正常启动列车。或者是地铁安全门的

就地控制盒LCB的状态并不是LCB隔离状态或者自动状态,因为只有安全门处于这两种状态下,安全门开启时地铁是不会启动的。

图11安全门就地控制器

除非此时安全门被设置成了手动开或者手动关的状态,就会导致安全门与自动系统脱离联系,即使是安全门是开启的状态,地铁也可以正常启动

此次事故的焦点就在于是不是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

有网友认为事故发生时工作人员进行了两个操作的顺序出现了错误。工作人员进行的第一个操作是通过手动打开安全门,第二个操作是跑向远处按下紧急停车按钮。

图12地铁紧急停车按钮

手动打开安全门的这一操作在我们前面讲设备的时候提到,如果安全门处于手动开和手动关的状态而非自动或隔离状态的时候地铁是会正常启动的。

这是因为在设置安全门时,当安全门出现了机械的故障或者因为信号发生故障而无法向地铁的自动控制系统发送信号时,出于确保列车正常发车的目的,工作人员通过

手动控制来切断安全门与列车门之间的信号联动,使得列车顺利启动避免晚点。但正是因为在此次事故中工作人员首先切断了安全门与列车门之间的信号,导致列车在打开安全门的一瞬间启动,被夹住的乘客瞬间被列车启动的吸力卷入列车与安全门的间隙。

图13上海地铁15号线

第二个操作是按下紧急停车按钮,

按下紧急停车按钮相当于强行通过人工手段使得列车停止运行,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安全门开启或关闭,列车都不会因此而启动。

因此网友认为工作人员应该先按下墙上的紧急按钮随后再开启安全门,这样被夹住的乘客才能够成功救出。但视频中工作人员的操作先手动开启安全门随后按下紧急按钮的话,在这期间被夹住的乘客会因为地铁列车的开启被卷入间隙甚至摔下站台被拖碾。

图14地铁提示语

面对血淋淋的事故,我们作为普通乘客要如何避免呢?

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宁等一分,不抢三秒,当地铁列车指示灯闪烁时一定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强行上车,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做出不安全的行为。另外要加强规则意识,比如不要依靠车门、按照规定的黄色区域排队先下后上,尤其是在人流量大的地铁站,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每个人提高自己的安全规则意识,才能有效的去减少事故发生。

参考资料

[1]孙娟娟.站台门与列车车门间隙防夹人装置对比浅析[J].科学技术创新,,15:-.

[2]环球网.交通运输部关于“1·22”上海地铁乘客伤亡等事故事件的警示通报

[3]张海涛,梁汝军.地铁列车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方案[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33-37.

[4]邵蓉.地铁屏蔽门车门夹人夹物防范措施讨论[J].科技视界,,06:-.

[5]周启虎,张兴宝.地铁站台屏蔽门防夹系统[J].信息通信,,04:-.

[6]胡亚楠.地铁屏蔽门、车门夹人成因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10:82-83.

[7]康海涛.基于无线通讯列车控制系统的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系统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8]王生华,殷培强.上海地铁智能运维系统建设情况[J].城市轨道交通,,05:17-19.

[9]吴永深.城市轨道交通无人驾驶系统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13:1-3.

[10]刘伟铭,陈纲梅,李海玉,郑丽媛,耿庆华.地铁风险空间分析及异物检测系统技术要求[J].铁道标准设计,,:-.

[11]陈铸昌,廖斌.屏蔽门与列车之间防夹装置应用分析及展望[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07:10-13.

作者:新茶校稿编辑:小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20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