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装置

投影DMD芯片尺寸越大,画面就越清晰

发布时间:2023/4/25 15:08:17   
苯丁酸氮芥价格 http://m.39.net/news/a_6511112.html

因此,只有良好的散热技术,为芯片提供最适宜的工作温度,才能发挥芯片高效稳定的性能。而在我们看来十分简单的散热技术,其实并不简单。

独创智能双涡轮散热装置

红、绿、蓝三色LED光源阵列是投影仪的亮度来源,光伴随着热,因此也是产生热量的最主要来源。红、绿、蓝三色因为波长以及合成白色光的需要,它们各自的发热情况并不相同,因此需要技术进行针对性的温度控制。

技术难点在于:红光LED阵列发热最大,亮度受温度影响也最大,因此工作温度要控制在40-50℃。绿色对亮度提升影响较大,需求时间较长,但受温度影响不大,因此温度可以控制在60℃以下。蓝色亮的时间最短,发热压力不大,因此温度也可以控制在60℃左右。

差异化调节控制温度

如果没有成熟的技术来调节投影光机上产生的热量,就很容易让投出的画面色准、色域都受到影响,影响画质。只有维持光源温度的稳定,才能让芯片发挥出最大性能。

XPR技术影响清晰度

众所周知,投影仪较大的一部分成本就是来自芯片,而越大的芯片价格也越昂贵,最终会导致整个设备价格偏高。

事实上,想要投出真正的原生4K画面,那么对应的DMD显示芯片尺寸就要达到1.8英寸,但这种尺寸的显示芯片在市面上基本看不到,因为成本极高,基本不会出现在普通的家用、商用投影仪上。

因此,为了降低成本,“用小尺寸的芯片投放出更清晰的画面”就成了投影行业追求的目标,在此需求下,技术革新发展,XPR振镜技术由此而生。

XPR振镜技术通俗来说就是像素位移技术,我们常说的“抖4K”就是利用这个技术达成的。例如,0.66英寸DMD显示芯片真实物理分辨率为*,大约万像素。通过XPR振镜技术抖动在对角线方向进行一次位移,从而实现有效像素×2,达到80万像素显示,就达到了4K的标准。这样抖出的画面效果虽然没有物理原生分辨率好,但是依然会让画面更加的细腻逼真。

XPR振镜技术工作原理

想要通过抖动得到稳定的高分辨率画面,就要掌握稳定控制振镜的技术,但振镜的移动是微米级别的,过程中受到温度和噪音的影响,因此该技术也十分具有难度。

其次,虽然DMD芯片是TI出厂,有品质保障,但是配套的XPR振镜技术却是来源于不同的厂商,各厂商技术参差不齐,因此“抖”出来的画质也会各不相同。

科普——振镜相关的极米专利(CNA):

振镜组件外置在投影仪本体的出光口处,使得振镜不必承受光机内部的高温,对于振镜耐高温材料的使用要求不高,降低了振镜的加工成本;且振镜外置后,可以将原本投影仪的一部分功能或者电路转移出来,从整体上缩小了投影仪的体积。

目前市面上XPR振镜技术的运用已经很普遍了,但是有些品牌技术有沉淀,有些品牌却在滥竽充数,而要分辨其差别,就需要实际对比使用效果及使用周期,单靠硬件难以得出结果。

透镜工艺影响画质效果

投影仪除了需要在DMD芯片上投射出图像,还需要通过内部的一系列透镜将图像放大,再投射到幕布上,这些透镜的打磨精度及制作工艺会直接影响到画面的整体质量。其次,镜筒内的镜片排列距离,也会直接影响到画面的对焦、清晰度等。

一些品牌在片面宣传其显示芯片强大的同时,却在镜片、透镜等内部一些看不见的地方悄悄减配,往往在消费者拿到机器并且使用一段时间后才出现问题,这样的案例层出不穷。

光源亮度影响画面质量

投影仪投射光源也是决定投影画面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可以看到市面上一些宣称采用了0.47英寸DMD芯片的投影仪,亮度却还没有其他品牌0.英寸的芯片亮度高,这其实就和光源亮度有重要关系。

在一些科技博主的较真测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部分厂商生产的投影仪在对外宣称都有很高的亮度值,但在亲测下,大多数都存在虚标的情况,有些甚至夸张地超过了60%的虚标亮度。

测试值来源网络博主

这些厂商大多都是钻了ANSI流明的测试空子,以投机取巧来蒙骗消费者,实际的投影画面效果却不尽人意。

在处理光源亮度的技术上,一些厂商并没有技术积淀,达不到行业标准。即便采用了相对不错的硬件,但却并没办法保证整个产品的质量,虽然低价售卖,但是所谓的“性价比”标签并得不到保障。

毕竟,消费者购买投影仪的初衷是购买投影的画质效果,并不是购买其芯片或者某个单一硬件。因此,在谈性价比之前,还得以品牌的技术实力为前提。

除亮度之外,色彩效果也需要考量

目前投影市场上亮度标准定义众多,恶意虚标的品牌增多,某些厂商在“合规测试”下投机取巧将亮度参数“做高”,使得消费者在选购过程中无法做出正确判断。

基于此类行业乱象,极米发布了全新亮度标准:电影色彩亮度,简称CCB流明,严格要求测试环境,填补测试漏洞,让消费者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一个投影仪应该具备的亮度和色彩标准,提供更准确的参考值。

由此来看,投影仪作为一个多零件配合工作的整体,并不是单一的DMD芯片尺寸就可以决定其最终性能和画面质量。一些厂商为了抢占市场推出的所谓“高性价比机型”,也需要谨慎斟酌对比,了解是否有暗藏减配的操作来引诱消费者。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47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