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操作装置 >> 操作装置优势 >> 监督大讲堂延迟焦化装置重蜡油系统管线
监
督
大
讲
堂
延迟焦化装置重蜡油系统管线材质错用分析
-何峰-
一、背景
监督工程师在某石化公司延迟焦化装置巡检发现,重蜡油上返塔弯头(重蜡油抽出阀平台下方)轻微冒烟,保温金属层有重蜡油流出,判断该管线有泄漏点,立即通知车间并采取措施监护运行,随后停用重蜡油系统,并对泄漏管线进行吹扫。具备检修条件后,将保温层拆除,发现该段管线管壁腐蚀减薄并产生穿透性蚀孔。
P-GG重蜡油自管线P-G至分馏塔上回流线,属焦化优化改造项目。
二、评析
1.该管道操作温度为℃,重蜡油介质中平均硫含量为1.%,为高温硫化物腐蚀运行工况。《承压设备损伤模式识别》(GB/T-)4.21条:金属材料通常在℃开始发生高温硫化物腐蚀,温度越高腐蚀越快。高温硫腐蚀主要表现为均匀腐蚀,高流速部位会形成冲蚀,钢材中随铬元素含量升高,耐硫化物腐蚀能力增强。该段错用管道为20#钢,壁厚7.5mm,使用24个月腐蚀穿透,年腐蚀速率为3.75mm/年。按照《高硫原油加工装置设备和管道设计选材导则》SH/T-附录A图A.1“各种钢在高温硫中的腐蚀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及腐蚀速率系数”计算,该20#钢管道的年腐蚀速率为3.24mm/a,计算与实际运行基本符合。
2.施工单位存在管道标识环节管理不到位情况。材料除锈前需要在原管道内壁色标移植,除锈完成后重新进行色标移植,色标移植出现错误将导致最终色标错误,整个环节施工单位没有采取预防标识错误的措施,存在较为严重的色标管理不到位,同时监理单位也存在监管不到位情况。
3.施工单位及检测单位均存在管道光谱检测环节管理不到位情况。施工单位既未按项目管理规定进行第二遍光谱检测,也未按照《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质钢制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进行光谱检测。检测单位光谱分析报告不符合规范要求,没有可追溯性,且与现场实际不符,检验报告不实;6段管道均未检出材质错误,实际检测未起到材质把关作用,虽有检测但严重失实,导致第三遍材质检测形同虚设,检测单位检测环节管理极其不到位。
4.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检测单位的光谱检测管理严重不到位。
5.项目参建各方均存在个人履职不到位,导致质量管理体系未有效运行,是出现此次质量事故的根本原因。
三、处置
1.事故发生后项目管理部门立即组织对该管线进行检查、检测,泄漏段管道设计材质为AP9,而现场光谱检测材质为碳钢,属材质错用。建设单位召回施工、监理、检测单位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并组织对项目合金钢管道进行%光谱检测,排查出材质用错管线6段,合计11.97米,施工单位对材质用错管线进行了整改。推断:一根12米的碳钢管道按照P9材质分6段用在了项目上。
2.排查管道标识情况,现场检查P9材质色标为中黄-黑色,泄漏碳钢管道的色标也为中黄-黑色,不符合Q/SH—《中国石化炼化工程建设标准管道组成件标记和色标规定》进行管道材质标识,“P9的管道色标应为:中黄-黑色,20#(GB/T-)的管子无标识色”。说明存在管道标识错误,将碳钢管道按照P9管道进行了标识。
3.排查光谱检测情况,按照《某石化公司石油化工设备防腐管理规程》3.11.1款“新建装置合金钢材质管理规定:要求物资管理部门对入库的合金钢材质进行%检验;要求施工单位对安装之后的合金钢材质进行%检验;施工完成之后,施工管理部门再进行%检验(螺栓螺母20%抽查)”。实际施工单位未对合金钢材质进行抽查及安装后的%光谱检测;施工管理部门委托检测单位进行%检验,但检测单位的光谱检测报告不符合《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交工技术文件规定》SH-的规定,与单线图未对应,无可追溯性,不能表明已对泄漏段管道进行光谱检测。
4.排查结束后,将用错材质的管道全部更换处理,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检测单位四方共检合格后投用。
一领先两一流
国内领先的行业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国内一流的行业综合性检验机构
国内一流的工程采购服务商
点击蓝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