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装置

古玉学步144古砣痕迹说1砣

发布时间:2024/9/19 14:13:21   
古玉文化与砣具的发明和不断改进是紧密相连的,不同时代的不同砣具所产生的工艺痕迹也不尽相同。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制玉工艺,应该都是传承于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石器制作工艺。制玉工艺在打、磨之后,最“高端”的技术应该是钻孔了。文化期的古人类早就发明了钻孔技术,大约两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就会钻孔。在周口店遗址中发现的原始的兽骨饰品、贝壳和石头珠子上就带有钻孔。河南省的贾湖考古出土的骨笛,据碳十四测定骨笛距今有一万年到九千年的历史,其笛孔就是钻出来的,最小的孔径只有3毫米(图1)。古人类是如何学会钻孔的?这个应该当然起源于钻木取火(图2)。图2-1图2-2当然,如果两人合作,其中一人负责拿套筒压住钻杆、另一人负责双手转动钻杆,肯定能够大大提高工效。这种双人合作打钻的方式从当初发明一直沿用了几千年,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前,几乎所有的民间手工艺木工匠人都是使用这样的“鲁班钻”(图3),叫做“牵钻”(牵引钻)。这样钻木取火的技术当然会引用到制石、制玉的工艺中。不过制石、制玉的工艺要比钻木取火复杂多了,要专门把钻杆先固定住,所以就产生了最初的跪式的双人陀机(图4)。图4砣具的最初产生时间,众说纷纭,看较早的有红山说、良渚说,看中的有商、周说,看晚的有春秋、战国说等等无有定论,就看各自如何采信了。这里采信红山说,因为揣测不如考古发掘的实证,红山玉器大量存在的砣具痕迹就是最好的证明,详见《古玉学步(87):砣具起源信哪家采信实物说真话》,余不再赘述。跪式双人陀机是古玉文明时代的重大“科技”发明,它牵涉到多种工具的有效结合运用、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初的“动力装置”,是文化期制玉的顶级工具。有人说,古砣具的工艺痕迹必须是来回双向的,那可不一定。在跪式的双人陀机时代,如果发现提供转动动力的那一人不断地反复来回牵引绳索太容易疲劳了,导致工效太低,进行工具的变革,将双向牵引改为单向摇转(图5),轻松地提高工作效率,也未尝不可(虽然现在已经无法发掘发现)。如此看来,若遇有些开门的高古玉上发现单向前进的古砣痕也是有可能的,不能轻易一概否定。图5跪式双人陀机在作工上有个很高的要求,就是:两人配合要相当默契、作工的频率高度一致;否则,如果雕琢者已经开始琢磨而传动者还没有作工,或者传动者已经作工而雕琢者却还没有进入状态,或者每一次的作工两者开始与结束的时间不一致、不在一个频道上,都是无法完成制玉这样精细的工作的。在漫长的工艺实践中,古玉匠人发现如果改进一下传动方式,单个人用脚提供动力用手进行雕刻,这样完全一个人的操作当然“配合默契”,于是又完成了一次在制玉工具上飞跃式的改进——水凳。水凳的传送动力与雕刻作工完全由有人单独操作、得心应手。于是跪式双人陀机在古玉文化约年的默默贡献后,退出工艺的历史舞台,单人操纵的“水凳”(图6)闪亮登场。图6:水凳复原图单人陀机水凳的开始使用大约在南北朝时期,精细的玉雕工艺本来就是一个高技术活,技术来自于工匠世家的代代传承,外人无从知晓;水凳发明后,一边用脚踏转动装置、一边用手精心雕琢,这种手脚协调互动是一个较大级别的技艺更新,能够操作水凳的匠人是那个时代的高级“工艺师”(只是那个时代还没有开始评定职称)。水凳一直沿用到上世纪70-80年代前(图7)。图7-1图7-2图7-3图7-4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12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