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操作装置 >> 操作装置发展 >> 技术从设备工艺操作三方面探讨如何用好
随着纺织市场形势的发展,减少全员用工量和降低员工劳动强度,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用好集体落纱装置,是设备生产和纺织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设备方面1)钢领、锭子、导纱钩、气圈环、抓管器、隔纱板在同一个中心点,这也是纺纱生产的基本要求。
2)钢丝圈清洁器是清洁钢丝圈上积花的,原则上纱号越小隔距越小。如果隔距太大,不仅起不到清洁作用,落纱时落线还容易脱出钢丝圈,增加开车断头;如果隔距太小,钢丝圈运行不平稳甚至锲住,可能引起松纱、弱捻纱和断头。
3)要选取合适的叶子板高度,一般以始纺位置距离管顶20mm~25mm为宜;与选择合适的钢丝圈规格相配合,使小纱时纱线不碰擦隔纱板,大纱时纱线不碰擦筒管头。
4)钢领板应保证都在同样的高度上,落纱时钢领高度应处于废丝盘的中间。
5)选择适合的平、揩车周期。设备状态的好坏是正常生产的基础,要求每半个月进行一次彻底的揩车,每四个月进行一次部分保全工作,做好润滑工作和日常检修工作,各单位可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自行制定维护保养计划。
6)选择适合的钢丝圈更换周期,合理的钢丝圈使用周期对断头的影响很大,周期太长,纺纱通道磨损严重,轻者刮伤纱线,造成强力下降,纱条细节,严重的会产生棉结纱。要根据纺纱速度、生产品种、纺纱形式、钢丝圈类型及厂家摸索合理的周期。
7)选择适合的尾纱清理周期,尾纱的清理对开车留头率关系很大,因为尾纱在开车时会干扰正常纱的运行,不断碰擦打击正常纱线,造成断头增加,也增加纱线毛羽,故要制定合理的清理周期。
8)维护好集体落纱装置,保证气架高低、进出、左右位置正常,动作运行到位。
工艺方面1)运用合理的锭速曲线,以保证落纱前留头率。可将锭速曲线细化为多个阶段,在整个变速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平稳,速度曲线平滑,避免突然地加速和过早的减速,最大限度地统一产量和生活的矛盾。
2)选取适合的钢丝圈圈形及质量。根据钢领的型号选择相对应的钢丝圈型号,开口不宜过大,但必须保证纱线有充裕的通道;而选择重量的原则是小纱时纱线不碰擦隔纱板,大纱时纱线不碰擦筒管头。
3)束身纱(落纱时缠绕在纱体上的纱线)以0.5~3圈为基础圈数,纱支越高圈数越多、反之越少。
4)尾纱(缠绕在废丝盘上的保险纱)原则上越少越好,但在拔纱时要保证纱线切断的同时保险纱不能被拽开。
5)保证锭子以足够的速度旋转之后在刹车时间内能突然停住,以便减少罗拉三角区的弱捻,尤其是环锭纺更为重要。
6)起纱位(落纱中钢领板升起的位置)原则上要高于割纱刀,以保证纱线容易切断为准。
7)中纱位(开车时钢领板升到的最高位置)既要保证下行距离足够将辫子纱拉展,又不能因下行距离过长将纱线拉断,同时要兼顾络筒机反应,不可因中纱过高过多造成络筒机退绕困难。
8)开车锭速既要保证有足够的速度将气圈打开以便及时加捻,同时又不能因锭速过高造成瞬间张力过大甩断纱线,还要和下钢领板速度结合将辫子纱拽开。
操作方面1)挡车工要确保落纱前的留头率。一般要求全车不超过5根,落纱停机后要及时掏出风箱花,保证笛管吸风及集聚纺负压正常。
2)落纱工要及时跟进落纱机台,要尽量在第一时间参与落纱过程,拣出不合格的纱管,去除、更换络筒未退净的纱管,并清理导纱钩及笛管口已断的纱线,以便缩短落纱时间,及时开车。
编辑整理自网络
点击以下链接直接阅读经典文章1.思变求新,智创未来——“金猫?三友杯”’纺织器材专件智能驱动与融合创新专题论坛开幕
2.智能驱动,融合创新——“金猫?三友杯”’纺织器材专件智能驱动与融合创新专题论坛圆满落幕
3.纺织器材智能化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开封“启封”
4.《细纱后区粗纱打弯问题的解决方法》
5.《细纱工序减少毛羽的八大措施》6.《并粗工序降低棉纱强力波动的方法》7.《解决锡林嵌花的技术措施》8.《提高纱线质量的控制要点》
9.《如何做好自动络筒机的维护和管理?》
喜欢这篇文章,就点击在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