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操作装置 >> 操作装置介绍 >> 最美民警基层闪耀潘梓浩用生命守护生命人
我很感谢老天爷,让我有机会每次都选对,才能有机会用生命去保护生命。”这是电影《拆弹专家》中的台词,也是揭阳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一级警员潘梓浩的心声。从警5年来,潘梓浩参与处置涉爆现场4起,成功排除危险爆炸品隐患13个,彰显了一名排爆手逆行的英姿。
反复训练拒绝“试错”
在特警支队里,潘梓浩除了负责新警“战训合一”外,还有一项特殊职责——负责揭阳市公安局涉爆处置并承担主排爆手工作。
作为揭阳公安唯一的专业排爆人员,潘梓浩在直面各种疑似爆炸物时,义不容辞、敢于担当。潘梓浩深知,排爆没有试错的机会,第一次错误也是人生最后一次错误。“我不愿让自己有后悔的机会,更不愿有生命在这当中失去。我深刻领悟到‘排爆从来都不是生死有命’,这背后需要反反复复枯燥的练习。”潘梓浩告诉记者。因此,每次训练的时候,他总是认真对待,经常通过用小镊子夹线穿针、用筷子夹黄豆等方法训练手的稳定性,一个训练下来至少需要1个多小时,尽管手酸到不行,但他仍一丝不苟地坚持训练。
除了要训练手的稳定性,潘梓浩还经常穿着重达35公斤的排爆服进行训练。“我们的日常训练就是穿上排爆服完成蹲趴、快走等动作,进行剪断爆炸物导线、摧毁爆炸装置等一系列训练,往往一穿就是1个小时。”潘梓浩向记者介绍,排爆服不仅重,而且里面密不透风,人穿上后臃肿不堪、行动不便。为了能适应穿着排爆服自如地工作,锻炼极端压力下的专注力、耐力和判断力,潘梓浩常常穿着排爆服负重练习“螺丝搬家”,也就是随机记一串数字,在操场跑几圈后,立即用镊子将螺丝在规定时间内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头脑还要始终记得那串数字,这对耐力和体力是极大考验。通过这种训练,潘梓浩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体力,做到“动”与“静”“力量”与“技巧”灵活结合。
潘梓浩穿戴好排爆服准备训练。
潘梓浩明白,要想当一名好的排爆手,还要尽可能地掌握、更新与爆炸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电子、物理、化学、电磁学、机械学等,还要熟悉各种爆炸装置的起爆原理。为熟悉各种新型爆炸装置,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排爆专业知识,经常到网上或电子工厂购买各种定时器和遥控器,拆开研究它们的结构,分析各种爆炸装置的数据,并在脑子里反复进行沙盘推演,钻研战术,力求不出一丝差错。经过长期的学习积累,他现在可以直接根据装置的外形和X光图大致判断起爆方式。
挑战极限战胜“死神”
每一次排爆,都是与死神的一次正面对决。年5月5日,警方在惠来县捣毁一涉毒窝点时,在嫌疑人出租屋内查获疑似爆炸装置。排爆组到现场查看检测后,发现查获的10件物品中带有引信、炸药和遥控装置,且装置性质极不稳定,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为了在排除炸弹的同时保存犯罪证据,潘梓浩和同事决定立即疏散现场人员,冒险手工拆弹。
“疑似爆炸物的拆解需要大量的时间,没有摇旗呐喊,没有提醒帮助,有的只是自己‘无声世界’里的最佳判断。那时时间似乎凝固了,我在排爆服里只听见自己急促而均匀的呼吸声。”潘梓浩说。绕过复杂的装置,潘梓浩解除了一个个危险,整个拆除过程历时6个小时。当潘梓浩终于放下手中的设备,放松紧绷的神经时,才发现脖子已经僵硬,排爆服里的衣服早已湿透。“很庆幸在这场身体极限与死神的挑战中,我和同事们又赢了!”潘梓浩表示。
除了排爆拆弹,转移爆炸物更是与死神赛跑。年8月17日,普宁市公安局大坝派出所接辖区群众报称,在一栋居民楼后发现一个密码箱式疑似爆炸物,由于周边都是居民区,情况比较复杂,急需迅速转移并拆除。潘梓浩经过仔细排查,发现该疑似爆炸物已经被人移动过,排除了水银开关的可能,便主动向上级提出自己驾车带离爆炸物。
随后,潘梓浩独自将疑似爆炸物从狭小的小道上转移并固定在车上,然后驱车到空旷位置进行排除。当时是中午,室外气温40摄氏度,地表温度六七十摄氏度。潘梓浩穿着厚重的排爆服,借助排爆机器人将密码箱分解开,连续操作几个小时,最终认定这枚爆炸物是假的,彻底解除爆炸隐患。
潘梓浩将疑似爆炸物转移到空旷位置进行排除。
对于自己工作的特殊性,潘梓浩对家人选择了含糊其辞,家人因为他是一名警察而自豪,却不了解他所从事工作的危险性。父母每次提到炸弹,他总是很轻松地说:“现在哪有那么多炸弹,有也难不倒你儿子。”而每次排爆前,他都会给自己拍一张照片以留个纪念,他希望:“等到不从事这项工作,再翻开这些相片,如果没有一个人在涉爆现场处理中伤亡,就是自己排爆生涯中最大的欣慰和愿望。”
面对爆炸物的危险,所有人都选择远离,排爆民警却只能逆向而行、向死而生。“我们选择把危险挡在胸前,把平安留给身后,然而我的平安,同样也是家人的期望与祈愿,所以我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力求不出一丝差错。”潘梓浩说。
不断钻研掌握新事物
作为一名特警队员,潘梓浩积极参加业务练兵、身体素质练兵等各类训练,每天坚持5公里负重长跑、米障碍跑等体能训练,熟悉营区里各种警械武器的使用,熟练掌握抓捕控制技能、攀登索降技能、防暴处突指挥技能等各类警务技能,充分发挥“特别讲政治、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为队员们树立“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好榜样。
潘梓浩还负责无人机驾驶管理工作。工作之余,他发现无人机在日常警务应用中的前景和价值,同时也认识到,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无人机警务应用可能面临现有无人机不能完全满足警务工作要求、警务飞行操控人才匮乏等问题。于是他利用课余时间学习钻研无人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技巧,并在市公安局组织的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资格考试中成功考取A类驾驶证。
此后,潘梓浩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深入研究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战法和应用,与地方航模爱好者交流操控经验。同时,与无人机公司建立沟通,探讨技术创新及管理方法,提升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应用水平,推进无人机警务应用发展,迅速成长为市公安局无人机驾驶航空小组的骨干成员。他利用自己的无人机技术助力执法侦查、抢险救灾、交通监管等,受到了一众好评。
来源
南方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