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操作装置 >> 操作装置前景 >>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各地贯彻落
新华社北京11月19日电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各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科技创新观察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连日来,新华社记者来到科研院所、企业车间、大科学装置现场等创新一线,感受各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自觉肩负起科技创新使命责任,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奋进力量。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夯实科技强国基础
年11月1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与空间站组合体在轨完成交会对接。这是梦天实验舱从19米停泊点向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靠近的模拟图像。新华社发(孙丰晓摄)
11月的第一个清晨,在数百公里外的太空,梦天实验舱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上演了一场浪漫的“太空之吻”。
大国科技,征途壮阔而精彩。
从“几年一发”到“一年几发”,从核心元器件依赖进口到全部实现国产化,从试验性空间实验室到即将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中国载人航天走出了一条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的特色发展道路。
“我们始终坚持必须要靠自主创新来打破技术封锁,实现科技自强。”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柏合民说。
中国西北广袤的戈壁滩上,一座座35米口径的深空天线,犹如一双双灵敏的眼睛,一刻不停地注视着亿万公里外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接收来自遥远星球传回的图像信息。
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深空测控系统总设计师高延生说,从距月球最远40万公里到距火星最远4亿公里,信号传输衰减约万倍。克服远距离障碍,从嘈杂噪声中提取极其微弱的有用信号并建立与探测器的电波联系,是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多年来,科研团队不断刷新探测高度,为我国各类深空探测任务提供着坚实测控保障。
深空探索无止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这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深耕高速光通信、天线组阵等尖端技术领域,不断接收更远深空信号,提高信息传输速率,让‘通天之路’更稳定可靠。”高延生说。
不仅是航天科技,实践证明,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这是“上海光源”(年10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走进上海张江,形如巨型“鹦鹉螺”的国家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24小时不停运转,如同一台“超级显微镜”,将一束束不同波长的高品质同步辐射光,通过光束线最终照射在各个实验站的样品上。
运行13年来,上海光源为科技创新提供了难得的尖端研究手段,服务了多项课题研究、多个用户,现已成为推动我国航空航天、生物医药、能源环境、新材料研究等领域开展世界前沿科技探索的重要引擎。
“创新没有止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我们将立足国家长远发展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勇于提出创新性科研思路和实施方案,加强原始创新能力,主动作为、勇于奋斗,切实履行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使命职责。”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邰仁忠说。
晨曦中的“中国天眼”全景(无人机照片,年7月25日维护保养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天眼”望星河、“高铁”驰神州、“5G”联天下……不久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全球创新指数》,中国排名从十年前第34名上升至第11名,连续10年稳步提升。中国已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开启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新阶段。
强化基础研究应用牵引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
记者在一线采访看到,一大批科研工作者正努力践行“四个面向”要求,将基础研究科技选题与国家和人民需求紧密结合,不断强化基础研究应用牵引。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党的二十大代表、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王秀杰回到实验室,马不停蹄投入到3D打印心脏细胞的生物学基础问题研究中。
生物3D打印是有望实现人类器官体外制造的新兴技术。为破解细胞打印后难以长期存活的难题,王秀杰带领团队7年攻关,制造出具有毛细血管网络并能在体外存活超过6个月的厘米级心肌组织,为打印制造有功能的人体器官提供了更加可行的解决方案。
“强化基础研究应用牵引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基础研究地基打得越深厚,科技创新体系就会越扎实。”王秀杰说,作为一名青年科研人员,要增强“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能力,聚焦国家重大需求、重大任务中的科学问题,攻克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卡脖子”难题。
聚焦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活动,探索科技人才分类评价的新标准,突出国家使命导向,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增强科技人才“获得感”……
11月9日,科技部等8部门印发《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试点聚焦“四个面向”,围绕国家科技任务用好、用活人才,以“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怎么用”为着力点,致力于按照创新活动类型,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没有第一生产力的变革,第一动力的作用就无法真正显现,而在实践中培养锻造人才是关键。
年10月17日,在吉林长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红旗繁荣工厂焊装车间内,焊装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焊接车身。新华社记者颜麟蕴摄
走进位于吉林省的中国一汽红旗宽敞明亮的自动化车间,外网维修工人齐嵩宇手持编程手柄在为一台臂展4.2米、载重1.7吨的重型机器人调试智能化视觉系统。28年来,他相继获得33项发明专利,从一名普通产业学徒工人成长为集团首席技能大师。
齐嵩宇(左)在操作红旗H平台测试系统(年3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林宏摄
“这是技能人才大有可为的时代!”齐嵩宇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我要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平台,做好‘传帮带’,培养更多能担科技自立自强大任的高技能人才。”
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动权
在位于山西的太钢集团,员工展示用手撕开0.02毫米厚的超薄带状不锈钢(年5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曹阳摄
连日来,中国宝武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车间正满负荷生产。一卷卷薄如蝉翼光滑如镜、用手就能撕开的“手撕钢”经过压延、清洗、光亮等一系列步骤自动制成,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精密仪器、新能源电池等高端设备制造行业。
从年成立“手撕钢”研发团队,到年底打破国际垄断成功研发出厚0.02毫米、宽毫米的宽幅“手撕钢”,再到年创造新纪录成功研发出厚0.毫米、宽毫米的“手撕钢”,公司研发人员历经数百次失败,终于实现了特殊不锈钢精密箔材领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科技创新体现在现代化建设的实干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这对我们是一针强心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动权就必须用独一无二的新品、精品塑造发展新优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公司党委书记王天翔说。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立即召开了年度战略规划工作会议,公司董事长周振带领班子成员研讨如何对标国家就尖端科学仪器发展提出的更高需求,锻造国产质谱仪器的核心竞争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企业必然要成为最活跃的创新主体。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约80%是由企业牵头或者企业参与的。双碳、生物医药、农业育种、光伏储能等诸多民生领域中企业都发挥着牵头或主力作用。
周振说,企业的独特优势在于更灵活、更了解市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作为创新主体中的一员,我们要立志服务‘国之大者’,更加主动投入到创新成果产业转化中。”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将更加澎湃有力。(记者王琳琳、温竞华、马晓澄、董雪、孙亮全、孟含琪)
海报设计:赵丹阳